兩尊女苦薩模型,你喜歡哪尊 

兩尊女苦薩模型,你喜歡哪尊


菩薩具名菩提薩埵(梵語:बोधिसत्त्व,bodhisattva;巴利語:बोधिसत्त,bodhisatta),意譯為道心眾生覺有情開士等。菩提是佛道,薩埵是眾生,眾生發心求入佛道名菩薩。又,上求菩提,下化眾生,故為菩薩。已斷煩惱結,於生死輪迴自在、具救度眾生能力者,稱為

大菩薩,即菩提薩埵摩訶薩埵(梵語:bodhisattva mahāsattva),簡稱菩薩摩訶薩摩訶薩

受到佛教傳入的影響,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也稱非佛教神明為菩薩。

初期佛教

在初期佛教,菩薩一詞用來指釋迦牟尼的前生及其今世朝向解脫修行但尚未成道的時期。本生故事中,記載名為善慧(釋迦牟尼前世)的婆羅門仙人遇見燃燈佛。善慧對佛陀供養蓮花並發願菩提,得授記未來成佛,是為最古老的菩薩故事。

菩薩最後會投生到人間,在菩提樹下以人身自悟道果,通達四諦、緣起而涅槃成佛。

部派佛教

南傳上座部

巴利三藏小部及注釋中記載有關菩薩的修行內容,稱為「大菩提乘」Mahābodhiyāna)。菩薩首先在佛陀面前發至上願(abhinīhāra),生大善心(mahākusala-citta),並得佛陀授記確信未來得成佛,從這一刻起獲得菩薩的稱號。

得佛陀授記後,菩薩生起的大善心,會促使他圓滿波羅蜜,最終成佛。按南傳上座部的說法,菩薩得授記後至少會以「四阿僧祇與十萬大劫」的時間修習,以圓滿「布施、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耐、真實、決意、慈、捨」這十種波羅蜜。

四阿僧祇與十萬大劫,為利根者的修習時間。中根者,為八阿僧祗又十萬大劫。鈍根者,要十六阿僧祗又十萬大劫方能成佛[9]。

至最後一世在菩提樹下成佛前,菩薩尚未完全斷除煩惱,因此仍是未證果的異生凡夫。按南傳上座部的說法,菩薩修習的智慧波羅蜜只會到達十六觀智的行捨智前段[10][11]。這是為了避免在成佛前證悟道果,因為一旦成為聖者就無法輪迴圓滿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