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未曾探索到的宇宙星河中,有著無數不為人知的流星、碎石、塵塊在浩渺的真空中運轉不休,它們有些經歷千萬年的光陰穿透大氣層散落在地球上,就成為了無比珍貴的隕石。
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隕石來自瑞典,它在100萬年以前就落在了地球上,從此人們開始了對隕石的了解和收藏,「獵隕」這一行業也應運而生。
顧名思義,獵隕就是專職尋找隕石的群體,這些人穿越沙漠、穿過戈壁,只為了尋找一顆跨越星河而來的小小石頭,聽起來似乎還有幾分浪漫。
在中國最著名的隕石獵手是一位90後的姑娘,她的名字叫楊可欣,在近10年的獵隕生涯中,她一共獵得隕石600多顆,總重400公斤,被人們稱為「追星星的女人」。
2012年,大學畢業的楊可欣來到了新疆哈密工作,在新疆的戈壁灘裏,她見識到了很多前來尋找隕石的人,由此對獵隕這項工作產生了興趣。楊可欣說:「戈壁灘上有很多漂亮的石頭,像戈壁玉啊、泥石啊都很漂亮,而且每找到一顆漂亮的石頭都特有成就感,漸漸地我就喜歡上了這種撿到石頭的感覺。」
最初成為隕石獵手時,由於經驗不足,她還曾和隊友走散,在黃昏的沙漠中獨自等待了1個多小時才等到朋友們的救援。此間辛苦,不足為外人道也,楊可欣在說起自己與隕石為伴的歲月,總是笑著表示自己「累並快樂著」。
就這樣,在幾年的不懈努力下,楊可欣收集了數百顆大大小小的隕石,最大的一顆重大30多斤,也是她現在科普館的鎮館之寶。是的,在回到貴州以後,楊可欣沒有和別的隕石獵手一樣將自己的隕石拿去拍賣,而是選擇開辦了一家隕石文化科普館,向更多的人們介紹這些神秘的天外來客。
在所有的石頭中,楊可欣最著迷的就是有著「天外來客」之稱的隕石,在她看來,每一顆隕石都帶著不同的宇宙密碼,吸引著她前去探索它們身上的奧秘。
同年,楊可欣開始在戈壁和沙漠中尋覓隕石的蹤跡,戈壁的炎熱、沙漠的塵土飛揚,艱苦的環境對楊可欣來說成為了家常便飯。有時候為了搜尋隕石,她和同伴需要在戈壁中宿營整整一周,與蒼涼的曠野星空為伴。
要知道隕石的價格一直都不算低,在2017年時,因為西雙版納發現隕石墜落,中國科學探險隊還曾用1克1萬元的價格收購隕石。目前我國最貴重的一顆隕石也已經估值6000萬人民幣,隕石之珍貴可見一斑。
但楊可欣並不是單單為了盈利而收集的隕石,她對於這種宇宙贈禮確實有著非比尋常的熱愛,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對此有進一步的了解。不僅如此,楊可欣還多次向中科院捐贈隕石,在她看來,這些隕石的科研價值,也許比收藏和盈利價值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