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免費蹭吃蹭喝34年,從不花自己皮包一分錢

股市裡很多奇聞軼事,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身敗名裂,有的人小心駛得萬年船。 如果有人能夠通過炒股實現財富自由,那一定是非常罕見的事,再進一步,這個通過炒股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同時入股900多家公司,34年來吃喝玩兒樂不花自己一分錢全靠蹭吃蹭喝滿足日常消費需求,這樣的人就可以稱為奇人了。 今天咱們要講的就是這麼一位日本奇人,他叫桐谷廣人,本是著名的日本將棋高手,卻機緣巧合進入股市,後憑藉其縝密的心思和精打細算過了34年蹭吃蹭喝,從不花自己一分錢的生活

一、機緣巧合:從天才棋手到股市新人日本有一種類似於我國象棋的棋類,叫將棋。桐谷廣人在他人生的前35年是職業將棋選手。 在日本,提到將棋,桐谷廣人必是繞不過去的名字。 1949年出生的桐谷廣人是一名普通的日本學生,他的人生軌跡大概就是在畢業後踏進社會,成為普通的上班族。 但桐谷廣人從小在將棋方面展現出來的天賦讓他在人生的選擇上多一條路徑。 見有如此天賦,他的父母有意便有意將他向專業將棋選手培養。


漸漸地,隨著桐谷廣人的成長,其在將棋領域展現出來的才能越發耀眼奪目,結束學業之後便積極投身職業將棋 。 從事職業將棋十多年,桐谷廣人成績斐然,在大大小小的比賽里獲得無數冠軍。由於出色的比賽成績,不僅圈內人將他奉為高手,連不少圈外人都漸漸熟知他的名氣。 一天,有一個證券公司就找到桐谷廣人,對方看重將棋選手謹慎、精打細算、顧全大局的特質,希望他能去公司教員工下棋,給他們做演講,以培養員工們敏銳的思路和靈活的變通能力,桐谷廣人應邀前往。 這一去,改變桐谷廣人人生軌跡的事情悄然發生。在日常為公司做演講和教員工下棋的過程中,他認識了一個該公司的女員工,並對她一見傾心。 為能接近這個女孩,桐谷廣人開始鑽研投資理財和股票。


漸漸地,桐谷廣人精明的計算能力和敏捷的思維在股票上展現出巨大的優勢,由此,桐谷廣人循著這條道路進入股市。 在股市之餘,桐谷廣人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將棋生涯,他一邊在全國各地參加將棋比賽,一邊利用空餘的時間鑽研股票,進行投資。 那幾年時間,桐谷廣人所有的比賽獎金收入幾乎都用來放進股市。1984年,桐谷廣人向心愛的女孩表白被拒絕,初次嘗到戀愛苦果的他,將自己的所有財產30萬日元全部投入股市,買進了人生的第一支股票。

卓越的天賦加上苦心經營,他的財產隨著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到來一路水漲船高,僅僅五年的時間,便達到了2億日元(摺合人民幣1300萬)。不得不說,桐谷廣人在股票投資方面確實有一套原則,他從一名職業棋手成功轉型為擁有過億資產的股票投資人,其中有命運的垂青和時局的造就,有他十多年將棋生涯養成的良好品格和苦心的鑽研。二、理財棋士:股市沉浮淡然處之 按理說桐谷廣人只是一個普通人,只是眾多股市散戶中的一個,即使他有再高的天賦,再鍥而不捨的努力,也不可能在短短五年時間取得如此可觀的財富,究其原因,不得不提的就是他買股票所遵循的原則和自己對待股市的心態


受將棋影響,桐谷廣人非常善於精打細算,常常能夠從全局去考慮的問題,這樣的特質讓他在初入股市那幾年避開了很多可能導致自己身敗名裂的坑。 其次,他在入手股票時常常瞄準那些日常化的、能夠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便利的、有穩定成長的大公司大企業。 最後,他總是能夠正確地面對股市風險,坦然處之在日本,一直以來都這樣一個制度——股東優待制度。該制度允許公司將其經營的產品以代金券或是實物的形式反饋給那些持股較多的股民,算是答謝他們對自己公司股票的支持,同時順帶給自己公司的產品做營銷廣告,一舉兩得。

桐谷廣人看準這一制度,他往往買入那些產品或是代金券能夠幫助他解決生活問題的股票。 一來,這樣民生性質的公司不容易出現大問題,雖說利潤不高,但風險能得到把控,不至於一夜之間傾家蕩產血本無歸;二來,這些公司提供的代金券或產品能夠解決生活問題,光靠蹭吃蹭喝,就能讓他在生活的開銷上節省出很大一筆錢,極大地降低了生活成本。 靠著準則和精明的頭腦,桐谷廣人的股票投資生涯越走越順,在起初的五年就累積到2億財富,頂峰時其個人持股企業高達900家,資產總額高達3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900萬元)。 這900家企業所涉及的領域完完全全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衣食住行到娛樂休閒。

到2007年,已經在股市沉浮多年的桐谷廣人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捨棄自己職業將棋選手的身份,一心投入股市。 當時外界一致認為這是天才的隕落,對將棋界是致命的打擊,並不看好桐谷廣人在股票投資行業的前景,認為他只是一時心血來潮,圖個新鮮,不久後嘗到失敗的苦果後自然就會裸泳回來。可讓人沒想到的是,桐谷廣人非但沒有投資股票失敗狼狽不堪,反而自己多年將棋生涯養成的精明和縝密的習慣在股市裡面一路暢遊,順利地扳動了改變人生軌跡的道岔,開始走上人生的巔峰


以上這些,都是桐谷廣人在股市中成功的一面。股市有風險,有時候失敗也在所難免。 在面對失敗時,桐谷廣人十分淡然,他把這些勝敗看做兵家常事,繼續循著自己早已制定好的軌跡堅定前行。 在個人財富積累到2億日元的1989年底,日本的泡沫經濟走向破滅,日元急劇貶值,投資人的財富大幅度縮水。僅僅一年時間,桐谷廣人的個人資產就貶值到1億日元。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崩潰,他沒有慌張,也沒有急著拋售手中的股票,而是繼續持有,靜觀其變。果然,沒過幾年,日本通過各種手段提振經濟,經濟恢復速度喜人,桐谷廣人的財富回到2億日元,到2006年,逐漸漲至人生巔峰的3億日元(摺合人民幣1900萬元)。

可是這樣一路高漲的勢頭並沒有持續多久,美國次貸危機很快將日本經濟捲入其中,股市跌停、期貨和黃金大幅度跳水、證券市場一片混亂。 兩年後,桐谷廣人的財產縮水到只剩5000萬日元。為避免自己的帳戶被強制平倉,他去製藥公司做臨床實驗員掙錢,但杯水車薪,幾乎整晚整晚地睡不著覺,身體狀態每況愈下。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桐谷廣人的父親將自己積攢多年的養老金合計3000萬日元拿出來幫助他度過難關。 那段時間的遭遇對桐谷廣人來說不可謂不悽慘,連醫生在診察他的身體後都不得不感嘆: 還活著簡直是不可思議。 正是在這樣的遭遇過後,桐谷廣人更加堅定了自己選擇股票的原則——選擇那些有大量生活類代金券的公司股票。

從1987年到如今,34年來,年愈古稀的桐谷廣人依然過著不用自己花一分錢,把生活打理得風生水起的日子。這不是誇張的說法,而是真真實實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三、奔跑人生:從股市跑進大眾視野桐谷廣人在使用代金券時還有一個比較另類的習慣——從不會讓自己的任何一張代金券過期,不管什麼條件下,他總能在代金券過期之前將其用出去並且消費時總能剛剛好達到代金券的金額,自己一分錢不花。


休息日的一早桐谷廣人便會騎著自己用代金券換來的自行車出發,使用代金券忙碌的一天自此開始。 有人在看到桐谷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後就問他,為何不將自己的代金券賣出去以換取現金。 桐谷廣人回答道:代金券賣出去的話會折價,自己用的話就是原價,既然這些代金券能夠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那自己使用有什麼不好呢!確實如此,桐谷廣人在使用股票公司贈送的代金券這方面幾乎達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 2017年,已經如此生活將近三十年的桐谷廣人被日本的一檔綜藝節目《月曜夜未央》發現,節目組邀請他來參加錄製,主要內容是「桐谷廣人的一天」。 節目播出後桐谷廣人在日本大火,各路記者紛紛上門採訪


初到桐谷廣人家的記者被他家堆積如山的各種包裝盒嚇得不輕,在採訪中桐谷廣人告訴記者,股票公司寄過來的產品,可能以後會用得到,所以沒有丟。 這些東西就那麼簡單直接地堆在家裡,連洗碗槽和冰箱裡面都放滿產品盒子。桐谷廣人還說,如果現在這個家放不下,那就換一個大一點的房子。 桐谷廣人大火的原因除了他精打細算不花一分錢只用代金券的生活習慣外,還有他一直奔忙著、一直在路上的生活態度。 為了在有效期內用完公司發給自己的代金券,桐谷廣人常常需要在短時間內來回相距很遠的門店,而他不自己開車,不坐公共運輸,只是騎著自己的單車,因此就需要騎得特別的快

在錄製《月曜夜未央》的節目時,節目組的人感嘆: 一整組的人騎車都比不過一個將近七十歲的老頭。 其實在做將棋職業選手的那些年,桐谷廣人一直都有參加將棋界的馬拉松比賽,且常年都是第一名,後來由於實在沒有對手,他便放棄了將棋馬拉松。 在那一期節目中,「桐谷廣人的一天」像他以往三十年的每一天那樣,沒有錄節目而有所改變,因此觀眾們看到了一個最真實、最實在的股票投資大王。 因為特等鰻魚飯的價格超出了代金券的額度而選擇了普通的鰻魚飯,他的解釋是:如果自己付錢吃了特等鰻魚飯,那麼特等鰻魚飯也會變成普通鰻魚飯的味道;因為不想浪費民俗展覽的代金券,他騎十幾公里的自行車去現場,只為待15分鐘;因為電影的代金券即將過期,所以即使累到一走進電影院就會睡著也會去踩點進去把電影券消費了……



那一天下來,節目組測算出桐谷廣人的騎車距離達到了40公里,騎車速度已然達到現役職業自行車手的平均速度,所有人都不得不感嘆他在對生活方式上精打細算的同時,還有常人無法媲美的身體素質。 節目一經播出,人們都被他那種一直奔跑、一直認真生活的態度給感染到了。如今,在網易雲音樂裡面還有一個桐谷廣人的專屬背景音樂歌單,大多是當時節目裡面為他配的音樂。 歌單下面有一條評論寫道: 一開始帶著取笑的心情看著桐谷桑,心想怎麼會有這種奇葩,漸漸的在他身上發現我所不擁有的、能夠將自己貫徹到底的勇氣和努力生活的堅強,和他比起來我只是個膽小鬼,在意別人的目光而隱藏自己的不同,害怕會意識到自己的無能而根本不努力或嘗試。


不得不說,桐谷廣人在大多數眼中是一個奇葩——他在將棋方面有極高的天賦,卻機緣巧合轉戰股票行業;他有極度自律的生活,卻是為了不浪費每一張代金券;他是900家公司股票的持有者,有過億日元的身家,卻不願意在日常生活中哪怕花一分錢。而他奇葩的生活方式背後,是他嚴謹的態度和一以貫之的生活追求——他把對生活的熱愛藏在對股票的選擇中;他把對人生的情感放進無休止的自行車騎行中;他把對金錢的態度展現在一張張即將過期卻永不過期的代金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