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共有196個國家,國旗也各有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但卻從來沒見過有任何一面「紫色國旗」,難道是有什麼避諱嗎?其實只是因為紫色實在太貴了,價格甚至遠高於黃金。
時間拉回到16、17世紀,當時只有皇室貴族能負擔得起紫色布料和緞子,因此紫色也被看作奢華的象徵,維多利亞女王甚至在《禁 奢 法》中明令,除了皇室成員外,一般人 禁 穿紫色;羅馬帝國也在383年頒布敕令,禁止民間私自使用紫色,並將紫色命名為「帝王紫」。
羅馬帝國時期將紫色命名為「帝王紫」。
到底紫色為什麼會那麼貴?因為當時只能用天然方式製造,而紫色的「原料」是來自於腓尼基的城市泰爾(黎巴嫩)境內獨有的一種海蝸牛,提取方法耗時耗力又繁鎖,要先剖開殼將肉及內臟取出,經過鹽醃、蒸熱、清洗等工程,再從腺體提取黏液,還要在陽光下曝曬數十天才能提取出紫色,而且產量極少,光是生產1克的紫色染料,就必須犧牲1萬隻以上的海蝸牛,人類只為了一個顏色就必須大量的「處理掉」海蝸牛。
廣告
要提取1克紫色,需要殺死1萬隻海蝸牛。(圖/翻攝自After Skool YouTube)
在羅馬帝國時期,三磅黃金只能換一磅紫色染料,價格相當於56,000美元(約170萬台幣),由於紫色比黃金還貴的天價,即便最富有的國家,也不會將紫色用在國旗上。直到1856年時,一位18歲的化學家誤打誤撞製造出紫色合成物「苯胺紫」,才使紫色變得普及,但當時國旗的設計早已定型,也沒必要因為紫色變便宜了就改設計。
腓尼基人發現地中海小亞細亞沿岸的骨螺(Murex),其分泌的黃色液中氧化後能成為美麗的紫色染料。但作法有點殘酷,首先你要先將貝內的筋肉和內臟拿出,加鹽淹泡三天,接著以蒸氣加熱,最後剝落鰓下腺內的分泌物。
至於染色方法,則是把骨螺腺體放置容器中,再倒入鹽和水,待加熱十天後,清除表面浮垢,並使用「人尿」(臭臭der)來調節色彩深淺。
由於紫色染料稀有而珍貴,所以羅馬帝國383年時曾頒布敕令,禁止民間進行貝紫染色行為,並將其稱作「帝王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