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00萬瀏覽,推特爆火的日漫完結后,為什麼反而被噴了?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什麼,你說什麼是快樂星球?

哦,搞錯了。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到了漫畫的第2話引入了角色「真理奈」,也就是被欺負靜香的施暴者,后續故事也開始對真理奈的家庭情況進行了補充。

我們都知道,隔壁日本的校園被欺負題材作品不少,不過絕大多數都是單純的看人不爽欺負著玩,很少有明確理由,或者有理由也很扯淡。

《章魚噼的原罪》的一個不算特點的特點便是, 女二作為被欺負施加者的動機很明確。起因是靜香的媽媽是個風俗行業者,橫插一腳搶走了真理奈的爸爸,讓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破碎。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諷刺的是,章魚噼此前嘗試的所有幫助都沒能奏效,反倒是失手除掉被欺負者以後,靜香的眼睛閃閃發亮,頭一次流露出最真摯的笑容——「就好像魔法一樣」,她所期待的從來都是讓施暴者付出代價,徹底消亡。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盡管劇情又是無奈的問題父母、畸形的原生家庭、看爛的校園被欺負,多少有些煩膩了,可《章魚噼的原罪》還是靠著有如童話般清澈的表面,黑深殘到可怕的內容,早在去年12月連載初期,就吸引了不少網友的討論。

之後的一系列超展開又將讀者打個措手不及,毫不客氣的說,中間有一大半的劇情會讓人會心肺停止。反轉又反轉中,完美地呈現了兒童既殘忍又純真的兩面性,不免讓人聯想到「變身」、「玻璃珠」之類的網際網路傳說。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發生甚麼事了?抱著好奇心態研究了一番,BB姬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巧合的是,「電通案件」同樣源於12月連載、3月迅速完結的一部網路漫畫—— 兩年前曾在推特INS上相當火的《100天後死去的鱷魚》

漫畫作者菊池佑紀每天一集在個人推特上更新,每篇四格頂上會有「第XX天」,底下倒計時「離死亡還有XX天」。就像一部日歷,以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生死為主題,描述了主人公鱷魚與他的朋友們的各種輕松日常事件,然而他並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是註定在100天後死亡。通過生與死的反差勾起讀者對日常生活的思考。

《100天後死去的鱷魚》當時在推特上吸引了220多萬的粉絲,它以一種相當意外的方式成為年度熱詞,帶動了話題討論超過2億次,熱度排行榜當年全世界第一位。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谷歌上搜作品名,前排的結果都不太友善)

《100天後死去的鱷魚》這樣一部免費作品閱讀到最後,突然轉手開始做起生意,讓那些認真閱讀並思考人生問題的讀者,一下子被拉回到商業的現實,沒有絲毫停頓,於是讀者覺得受到了背叛。

特別是廣告公司「電通」相關的一連串人物出現在了漫畫衍生周邊相關的網站上,給炎上事態添了一把火,恰好引發了日本網民對商業化營銷的反感。作為習慣國內網際網路共享精神的國人,我們並沒有身處其中的環境,很難理解這種逆反情緒。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推出實體版)

(大數據塞臉可能就是這種感覺)

如此想來,那些把網路口碑當作營銷污點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信息高度發達下的受害者。他們對於網路上傳播的、強加給自己的、試圖讓自己共鳴的信息,會有一種天然的抵觸情緒,如同自我保護機制。

就像是生在賽博朋克世界的智人,拚命想拋去無處不在的大數據煩擾。結果就是有這麼一批人,對於網上熱門的話題、免費作品統統產生懷疑,以為是資本的圈套。

如果你了解過日本漫畫市場的話,應該知道長久以來基本盤都在發達的實體印刷業。當然,現在日漫也在轉型web端,探索電子化的方式,類似《章魚噼的原罪》這樣網上免費的作品的現象一定會越來越多。

爭議也會隨之而來。就像有人說,謠言只能傳75天,人們願意為社交網路上的懸念,肯付出的耐心看來有100天。至於《章魚噼的原罪》之後能走多遠,還是要看本身質量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