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沒有上魯夫的船之前,每個成員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比如索隆想要成為第一劍豪、烏索普想要成為海上勇士、香吉士想要找到All Blue、娜美想要畫一張世界地圖等等。
而自從上了魯夫的船之後,成員們似乎將自己的夢想逐漸淡化,唯有魯夫一人成天嚷嚷著要成為海賊王,不忘初心。
在沒有上魯夫的船之前,每個成員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比如索隆想要成為第一劍豪、烏索普想要成為海上勇士、香吉士想要找到All Blue、娜美想要畫一張世界地圖等等。
而自從上了魯夫的船之後,成員們似乎將自己的夢想逐漸淡化,唯有魯夫一人成天嚷嚷著要成為海賊王,不忘初心。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兩年前我們各懷夢想,兩年後我們只願幫你稱王。
這是站在草帽團成員的視角,對魯夫最「長情的告白」。與此同時,這也是成員們淡化自己的夢想,強調「為了魯夫」的「真實」寫照。
這種說法本質上是沒有錯的。從在面對大熊時,索隆和香吉士爭著為魯夫等人自我犧牲那一刻起,就能說明一個問題—— 自己的夢想已經不是第一要素。
而對於索隆等人來說,比夢想更重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同伴間的羈絆。正因為羈絆比夢想重要,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草帽成員彼此間雖然平時打打鬧鬧,但在關鍵時刻他們總是想著能為對方做點什麼。
這也是草帽航海團最吸引人的地方,同時也是魯夫這個船長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像鷹眼所說的那樣:
魯夫擁有這片大海之上最恐怖的力量。
那就是魯夫有著化敵為友的魅力,讓所有人都想著「能為他做點什麼」。 因此,為了著重突出魯夫的這個特點,他的同伴就算一心想幫助他實現夢想,甚至以他的夢想為尊,都不是什麼稀奇事。
如果我們說像是小馮、Mr3多次幫助魯夫,是被魯夫的性格渲染所致,那麼對於草帽成員來說,他們幫助魯夫的心意,可能遠比前者深刻的多,因為這裡面有類似於「報恩」的意味。
比如索隆如果沒有遇到魯夫,最好的結果是迷失在東海,最壞的結果則是被蒙卡所害;
娜美如果沒有遇到魯夫,可能一輩子都活在阿龍的淫威之下;
香吉士如果沒有遇到魯夫,海上餐廳可能會不復存在,又或者他一輩子也只能當個「廚子」。
比如索隆想成為第一劍豪。與魯夫的冒險不僅能幫助他在實戰中鍛煉實力,更能讓他在廣袤的大海中找到方向感;
娜美想繪製一張世界地圖。她不僅能跟著魯夫等人走遍世界,還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保護,避免自己遇到危險;
烏索普想成為一名勇敢的海上勇士。通過和魯夫等人不間斷的海上冒險,勇敢與否只在於烏索普一念之間,而這個航海過程也正是烏索普的成長過程;
試想一下,如果草帽全員都將「我要成為xx、我要完成xx」經常掛在嘴邊,時間長了是不是很容易引起我們讀者的反感,這幾乎和「賣人設」沒有本質區別。
就連經常嚷嚷著要成為海賊王的魯夫,在「叫囂」的時候都有設置特定的場合。比如遇到白鬍子——「我要成為海賊王」;遇到凱多——「我要成為海賊王」,這就像是一種爭奪主權的警告,寓意著「海賊王只有一個,那就是我。」
如果把白鬍子和凱多,比喻成這個世界的「巨大障壁」,阻礙了很多海賊為實現夢想的決心和意志。 那麼魯夫的那一聲宣告和叫囂,就意味著認定自己能超越任何障礙的「自信」以及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強悍」。
正如甚平所說,當魯夫失去這兩種東西的時候,巨大的障壁會遮擋他的視線,從此魯夫的世界再無天日,更無夢想可言。
因此,魯夫的頻繁叫囂,代表著他從未失去自信和強悍。而整個草帽航海團,正是以魯夫的這種精神為核心,持續運轉,船員們也正在這種精神的驅使下,默默的實踐著自己的夢想。
所以我才說,魯夫叫囂著成為海賊王,是一夥人為實現夢想的信念,更是草帽團全員對於夢想的態度映射。
不難看出,草帽團全員的夢想彼此間已經開始交織纏繞,似乎正在往一個方向去發展。或許他們冥冥之中也感覺到了,只要魯夫的夢想實現,那麼自己的夢想也就近在眼前。
另一方面,在遇到魯夫之前他們的夢想基本都是建構在大腦中的藍圖,直到和魯夫一起出海之後,才算是真正實踐的過程。前期用語言表達、後期用行動實踐,這與「為了魯夫的夢想」並不矛盾。表面上淡化,實際上從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