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深的海洋溝-馬里亞納海溝,正以每年約30億噸的速度吞沒海水。科學家根據最新的建模研究預測,這一過程將導致太平洋逐漸消失,最終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阿美西亞」(Amasia)。根據專家說法,台灣將位於這個未來超大陸的核心位置,並有望長久存在。
據報導,2018年美國科學家發現,馬里亞納海溝在數百萬年間已經吞噬了約3000萬億噸的海水,換算下來,平均每年吞沒約30億噸,相當於120萬座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這些被吞噬的海水並未消失,而是進入地球深處,成為隱沒帶活動的一部分,直接影響地球的板塊運動與未來大陸的形成。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馬里亞納海溝的隱沒作用是地球板塊重構的重要推動力之一,未來超大陸的形成與此密不可分。這一過程中,來自地函的熱量、上升的熔融物質以及隱沒帶的火山活動將共同作用,逐步促成大陸板塊的漂移和聚合。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未來超大陸「阿美西亞」的形成將圍繞一個三角形區域展開,這個區域從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延伸至紐西蘭、澳洲和西藏,台灣則位於其中的核心地帶。這意味著,台灣在未來的地球演化中將佔據重要的地理位置,並有望成為「阿美西亞」超大陸的一部分。
根據郭鎧紋的解釋,台灣未來的地位依賴於地球內部的熱點活動,這包括來自地函的上升熱流以及隱沒帶的火山活動。隨著這些活動的持續,台灣地區將穩定地存在於新大陸的核心位置。
科學家指出,未來超大陸的形成與海洋岩石圈的強度息息相關。地球內部的熱量逐漸流失,導致海洋中脊的地函熔融程度降低,海洋地殼變薄,形成新的岩石圈。隨著地函冷卻,海洋板塊的整體強度減弱,這一變化將導致太平洋逐漸縮小,最終比大西洋和印度洋更早消失。
澳洲科廷大學與中國北京大學的研究表明,太平洋的縮小是未來數億年間板塊運動的結果。屆時,美洲將向西移動,亞洲則向東移動,最終碰撞並形成「阿美西亞」。南極洲將靠近南美洲,非洲的一側與亞洲接壤,另一側則與歐洲連接。這一過程的最終完成預計需要2至3億年。
地球歷史上曾經存在過一個名為「盤古大陸」(Pangea)的超大陸,這一超大陸於約1.8億年前開始分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各大洲。當時,盤古大陸被一個巨大的海洋「泛古洋」(Panthalassa)所包圍。如今,科學家認為,隨著地球內部的熱量流失和板塊運動的推動,地球正走向新一輪的超大陸聚合期,並將在未來數億年間形成「阿美西亞」。
「阿美西亞」這一名稱來源於美洲與亞洲的碰撞結合,這將是地球歷史上又一個重要的板塊運動結果。雖然這一過程仍需數億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其對未來地球地貌的影響將是深遠而不可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