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只有餓死的獅子,而沒有餓死的老虎?

1、唯一群居貓科動物:獅子

貓科動物在骨子裡不喜歡群居,它們是將自身的戰鬥力強化到極限的陸地獵食者,在面對同體型的動物時,幾乎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不過獅子是個特例,它們是唯一群居的大型貓科動物,是貓科動物中最復雜的群體,個體獅子的戰鬥力已經非常強悍,群居更是提高了它們在非洲草原上的生存能力。

獅子還是唯一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雄獅明顯要比雌獅更大、更重。一隻典型的成年雄獅體長可以達到2.6米,體重250千克,而雌獅大約只有它的2/3,這決定了兩者戰鬥力上差距,雄獅完全碾壓雌獅。

獅群是典型的「母系父權」社會結構,群體里的雌性是主力,它們一生都不會離開獅群,彼此之間往往具有親緣關系。而雄獅則不同,它們是流動的,雄獅成年之前會離開群體去流浪,長大后挑戰其他獅群的雄獅,成為群體的領導者。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2、獨來獨往的森林之王:老虎

從外觀上看,老虎很容易識別,因為其他大型貓科動物的外表都沒有像老虎這種獨特的條紋。雖然暴露在外時老虎身上的條紋似乎很明顯,但只要它們鉆進叢林中的棲息地,這種體表就會幫助它們很好地融入斑駁的陽光和陰影之中,使它們很難被發現。

在所有大型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在體形上能夠與老虎相媲美。不過大多數獅子的體形稍小,體長為2.2~2.5米,而一隻成年雄虎自鼻尖至尾尖的總長度可達4米,肩高約1米。尾巴占老虎總長度的1/3左右。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老虎屬於夜行性獵手,每天晚上會捕獵7~30千米范圍內的所有獵物。它們採用的是「追擊」加「伏擊」的戰術。先緩慢的匍匐前進接近獵物,然後在最後一刻向獵物發起突然襲擊,但即便如此,老虎狩獵的成功率依然很低。

與獅子集體狩獵不同,老虎能夠憑借自身的實力捕殺比自己更大更重的獵物,這在大型捕食者中是獨一無二的。它們還可以根據獵物的大小和力量的差別採取不同的狩獵方法。在捕獵小型獵物時,老虎會直接抓住它們,並用可怕的犬齒咬斷獵物的脊椎,然後快速將獵物吃掉。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所以說,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不管它們的戰鬥力有多強,都有年老體衰的一天或者因傷病而戰鬥力下降,而在弱肉強食的生存環境下,缺乏戰鬥力就意味著無法獲取足夠的食物,那麼最終的結局就是被餓死。

也就是說「只有餓死的獅子而沒有餓死的老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或者說是前面的,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觀點出現呢?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3、獅子比老虎的競爭者更多

在非洲大草原這片動物們的天堂,除了獅子還有很多其他獵食者,比如斑鬣狗、花豹、獵豹等,它們雖然無法與獅群抗衡,但是面對流浪的年邁獅子,斑鬣狗很可能會從獅口奪食,也就是說獅子生存地區的競爭會更大。

而在老虎分佈的地區,大部分大型獵食者都已經滅絕,除了老虎的同類,沒有任何獵食者能與老虎形成競爭,老虎的競爭對手更少。

很多朋友就會認為獅子離開群體就會被餓死,而老虎獨來獨往慣了,不會被餓死。其實這是它們不同的生存策略,在非洲遼闊的草原上,群體狩獵顯然成功率會更高,而在叢林密生的森林裡,獨自狩獵會更加隱蔽。

所以說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環境中,只要無法捕獲足夠的獵物,都有可能被餓死,只不過獅子被發現並報道出來的情況更多,才讓人誤以為只有餓死的獅子,而沒有餓死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