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是現今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靈長類動物,分為西部大猩猩和東部大猩猩兩種,其中西部大猩猩又分兩個亞種:西部低地大猩猩和克羅斯河大猩猩;東部大猩猩則下分東部低地大猩猩和山地大猩猩。
西部低地大猩猩生存於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以及加彭的熱帶雨林和次生林;
克羅斯河大猩猩分佈於喀麥隆與奈及利亞邊境地區,數量極為稀少,在四大亞種中最為瀕危。
山地大猩猩分佈於中非的維龍加山脈以及烏幹達西南的布恩迪國家公園,東部低地大猩猩則棲息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東部地區。
大猩猩,是現今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靈長類動物,分為西部大猩猩和東部大猩猩兩種,其中西部大猩猩又分兩個亞種:西部低地大猩猩和克羅斯河大猩猩;東部大猩猩則下分東部低地大猩猩和山地大猩猩。
西部低地大猩猩生存於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以及加彭的熱帶雨林和次生林;
克羅斯河大猩猩分佈於喀麥隆與奈及利亞邊境地區,數量極為稀少,在四大亞種中最為瀕危。
山地大猩猩分佈於中非的維龍加山脈以及烏幹達西南的布恩迪國家公園,東部低地大猩猩則棲息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東部地區。
山地大猩猩雄性平均159.2千克,身高平均170.4公分,平均臂展220.2公分。
西部低地大猩猩實際上比山地大猩猩更大,雄性平均能達到169.5千克,身高略低一些,平均166.4公分,但是臂展方面,236.8公分的平均值明顯勝過山地大猩猩。
成年雌性大猩猩的資料非常稀少,體重大致為雄性的二分之一。
當一隻雄性大猩猩8-12歲時(有些地區11-13歲),它處於性成熟階段,此時其背毛為黑色,一般我們稱其為黑背雄性。
但當雄性長到>12歲(部分地區需要>14歲),背毛就會轉變為銀灰色,即大名鼎鼎的銀背大猩猩,接下來,12-15歲的銀背只是年輕銀背,超過15歲才能成為完全體成熟的年長銀背(有些研究中,分界線甚至到了18歲)。
年長的銀背大猩猩通常是一個族群的絕對領袖,肩負著帶領隊伍覓食、協調群內成員的衝突以及保護族群這些重任,而要做到這些,無疑需要豐富的生存經驗和強大的禦敵能力。
以下這些戰例都是科考或接近科考,且每一個都涉及到銀背並伴有實質性的衝突:
著名動物學家喬治夏勒曾在非洲研究大猩猩,並寫下《山地大猩猩》一書,他在書裡這樣寫道:
緊接著,1961年2月,鮑姆加特爾就獲得了豹捕食大猩猩的第一證據,他在給烏幹達狩獵部門的報告中是如此描述的:1961年2月14號這天,灌木叢後傳來了類似豹子的聲音,但它很快就消失了。
環視現場,一隻銀背大猩猩躺在附近,地上的痕跡顯示之前這裡有一場戰鬥。
沿著被壓平的植被,魯本等人來到上坡50碼處,發現就是大猩猩家族夜裡休息之地。
魯本據此分析,雄性大猩猩遭到突擊,當它躺在地上睡覺時,豹子撲向了它,之後兩者雙雙滾下坡。很快,大猩猩就沒了呼吸,並且被豹子吃掉了一部分身體。
幾個月後,也就是1961年7月3號這天早晨,生物學教授戴爾齊默曼,連同嚮導魯本,目擊到了一隻黑色豹子躡手躡腳悄悄接近四隻大猩猩的情景,不過最終豹子未能成功,意識到時機不對後,黑豹很快消失了。
很有可能就是這只黑豹解決了之前那幾隻大猩猩。
勘察現場,發現大片的植被折斷,落葉層雜亂不堪,許多小樹上都留下了豹子的爪痕,有證據顯示大猩猩採取雙足姿勢應敵,此外還找到一根折斷的棍子。種種跡象表明這裡發生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之後也短暫地觀察到那隻銀背大猩猩,有正常的進食行為,可以認定,銀背在和豹子衝突後健康。
而在該研究地區,研究者從未在豹子糞便中發現大猩猩的毛髮或骨頭。
這個例子足以證明豹子對銀背大猩猩的威脅,此次豹子沒有選在深夜大猩猩睡覺時下手,而是在光線尚可的下午5點發動突擊顯然是失敗了,
我們可以想象,銀背應該是試圖用棍子戳豹子,短暫的衝突後,銀背選擇撤退,一路狂奔。
在一段時間後,銀背和它的同伴黑背雄性會合,兩者一路向南逃跑,穿過小溪後,不確定它們是否曾被豹追上,因為現場有猩猩在坡上翻滾的痕跡。
總的來說,這一戰,豹和大猩猩各有亮點,豹在光線充足時打得銀背急急而奔,並在夜色漸深後追捕銀背黑背兩隻大猩猩數公里之遙;而銀背大猩猩防住了豹子的突擊,
稍作戰鬥後果斷選擇逃跑,並在過程中與同伴黑背猩猩遙相呼應,一同逃過了豹子的追逐,自身基本毫髮無傷。
1999年11月16日,學者奇波萊塔在中非觀察到一隻銀背大猩猩負傷,巢的附近被踩踏的植被表明夜裡發生過一場惡戰,證據不足以確定對方是豹子還是另一隻銀背,
但它的背上有可疑的爪狀傷痕,顯示豹子的可能性大一些。摧毀了這只銀背的統治,它所領導的群體規模縮小了大半,下屬銀背得到了大半隊伍的控制權。
2000年,沃森報導了一隻孤獨的成年雄性大猩猩被豹子追逐並進攻,大猩猩是否死亡不得而知,事件發生地為中非共和國。
" width=495 height=367 layout="responsive" sandbox="allow-scripts allow-same-origin">
豹子進攻銀背的記錄,費伊和沃森所報導的都是科考實例,但沒有跡象表明豹子是成功的。
可見,雖然銀背大猩猩的進攻能力有限,但龐大的體型還是賦予了它們較強的自保能力,由於抵禦天敵是銀背的職責之一,我們可以推測,至少在相當一部分情境下,來犯的豹子很可能最先與銀背發生衝突,
這種情況下,就要求銀背具有一定的防禦和牽制能力,綜合來看,得益於體重優勢,銀背的守衛任務做得還算不錯。
另一方面,豹子攻擊銀背的成功率跟其體型正相關,喬治夏勒引用的1961年烏幹達那例,該地區的豹子為蘇丹豹,體型很大,頭骨大小等同於號稱第一大豹的波斯豹,估計雄性平均有66千克,雌性約45千克。而其它的戰例中,銀背遭遇的是雨林豹,雨林豹比蘇丹豹小很多,雄豹平均不過45千克,雌豹平均才31千克。這樣一看,我們就不難理解各個地區豹子與銀背大猩猩衝突結果的差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