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是非洲最危險的動物,和獅子、豹和鱷魚的危險不同,河馬的危險來自它們的侵略性、強烈的領地觀念,而不是對肉的渴望。過去很長時間裡,河馬被認為是食草動物,不是食肉動物。
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 河馬並非屬於純食草動物,它們還吃肉,吃死掉的動物的行為很普遍,例如斑馬、大象、羚羊,甚至其他河馬等。那河馬到底是食草動物還是雜食動物呢?
河馬是非洲最危險的動物,和獅子、豹和鱷魚的危險不同,河馬的危險來自它們的侵略性、強烈的領地觀念,而不是對肉的渴望。過去很長時間裡,河馬被認為是食草動物,不是食肉動物。
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 河馬並非屬於純食草動物,它們還吃肉,吃死掉的動物的行為很普遍,例如斑馬、大象、羚羊,甚至其他河馬等。那河馬到底是食草動物還是雜食動物呢?
同理,河馬也一樣。雖然河馬也吃肉,但河馬的主食還是草,所以河馬應該屬於食草動物。
其實科學家以前已經注意到河馬吃肉,但當初認為河馬吃肉只是個例,群居動物某些個體中有異常行為並不罕見。不過近年來科學家收集到的案例,打破了河馬純素食動物的固有觀念。
1995年,美國阿拉斯加大學生物學家約瑟夫·杜德利首次在辛巴威萬基國家公園記錄了河馬吃肉的過程。此後他收集了河馬吃黑斑羚,小象甚至河馬的證據。
儘管河馬吃肉事件少於十二起,但這些現象從南非到烏干達都有出現。而隨著網路和手機的發展,達德利的觀察只是冰山一角,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觀察這些以前沒有記載過的河馬「異常」行為。
事實上,河馬和其他大型食草動物以植物性飲食為主,它們的胃適合於發酵和消化大量植物纖維。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食草動物不能在功能表上添加肉類,比如羚羊、鹿和牛也會吃腐肉、鳥蛋、魚類等等。
毫無例外,這幾次河馬大規模倒下均由 炭疽病引起。
炭疽是炭疽桿菌引起的病的稱呼,非常古老,至今從未消失過。而炭疽桿菌天然存在於泥土之中,而且其芽孢休眠期很長,可長達200年。而食草動物是炭疽的天然宿主,炭疽的芽胞會被食草動物攝食後進入其體內,出芽成繁殖體,然後大量繁殖,最終引起宿主動物的死亡。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烏干達2004年爆發的炭疽疫情,當時發生地點鄰近卡津加運河的喬治湖,這條運河連接了伊莉莎白女王國家公園裡的愛德華湖與喬治湖,而感染炭疽病的河馬從上游的喬治湖流到下游的愛德華湖,受影響的河馬數量不斷增加,很多河馬都在吃掉同類的肉。死得越多,吃得就越多,死得更多,惡性循環,漂滿河岸。
最後:
河馬吃腐肉屬於異常行為,按道理,那麼多年了它們應該已吸取了教訓才對。但現實恰恰相反,就為了嘗一口肉,有些河馬連命都搭上了......奇哉!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