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馬來說,「馬蹄鐵」是累贅嗎? 野外的馬為何不需要馬蹄鐵?

不知你是否在草原上騎過馬,或者平常在生活中看影視作品時候關注過裡面的馬車, 那些馬兒的馬蹄上都有一個U型的鐵質物品,那個東西被稱作馬蹄鐵。

其次, 馬蹄是馬最容易受傷的地方,馬蹄隨時都與地面進行著接觸,在接觸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很強的摩擦力,這個摩擦力會對馬蹄造成損傷。有時候地面有淤泥和積水,這些積水會滲透進去導致角質層的脫落,當馬蹄沒有角質層的保護的時候,肉便直接與地面進行摩擦,馬蹄會出血腐爛,導致馬兒感染細菌。

最早有記載以及物料證明顯示, 馬蹄鐵最早出現於古羅馬時期,這時候的馬蹄鐵由鐵或者銅製成。根據不同馬蹄形狀不一樣,專門製作了符合形狀的馬蹄鐵。但固定手法跟現在不一樣,當時會使用到短釘子,還需要額外藉助皮革來進行捆綁,通過一圈一圈地包裹來讓馬蹄鐵固定下來。

元代后馬蹄鐵得到了使用和推廣,許多人為了保護自己的馬便開始安設這個裝備, 南宋人趙汝適在其著作《諸蕃志》中描述,大食國的馬「用鐵為鞋」,則說明在那個時期就已經使用了馬蹄鐵了。

馬蹄鐵保護了馬蹄,也讓馬兒跑得更加迅捷。馬蹄鐵能夠讓馬更好地站立於地面,當地面比較濕滑的時候,能夠讓馬不會滑倒,還能讓馬在行走與奔跑的過程中更堅實地抓牢接觸面,跑得更加輕松和穩健,在人們進行騎乘以及駕馬的過程當中省了很多力。

馬會痛嗎?

馬蹄鐵是為馬量身打造的定製物品,馬蹄鐵通過倒鉤釘固定上去,馬蹄鐵都是根據不同馬的馬腳大小燒鑄而成,冷卻后才墊在馬腳上。而釘子上的倒鉤即可防止馬蹄鐵脫落,人們將馬蹄鐵澆鑄成型后小心地固定在馬腳底部,然後再使用錘子將釘子釘在馬的踝骨上。

有些視訊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部分馬蹄出血, 馬蹄出血的情況也是比較正常的,進行治療便可以止血,操作得當並不會對馬造成很大傷害。之後馬在奔跑的過程中會不斷和地面接觸, 摩擦力又會慢慢將馬蹄上的角質層磨平,讓馬蹄鐵更加固定在馬蹄上,馬不會因為角質層而不舒服。

馴養的馬需要人定期為馬蹄進行修剪,但是野外的馬情況和馴養的馬是不一樣的,根本原因是生存的環境不同。野外的生存環境非常艱苦,競爭很激烈,馬不僅需要每天非常遙遠的距離出去覓食,還需要躲避非常多兇暴的天敵。

在馬蹄角質磨損快的同時,野馬馬蹄角質層的生長速度也是極快的,基因裡面就蘊含著保護馬蹄的因素,只有快速地增長角質才能夠保護肉不會被摩擦。而被人們馴養了的馬,常常是被關在馬圈裡面沒有外出活動的, 這樣就只會導致馴養的馬的角質層一直不斷生長,受不到摩擦力磨損,最終越變越厚,不僅馬無法正常走路,也會讓它們自己感到疼痛。

人類工具對動物的影響

馬蹄鐵是人類所創造的對動物有利的工具之一,人類通過自己的聰明智慧還發明了許多有用的保護動物的工具。比如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康普頓路的野生動物穿越通道,澳大利亞政府在公路上專門為野生動物們修建了可以方便通行的橋。

在日本還有很出名的「海龜隧道」。每年在特殊時期都會有大量海龜進行遷移,由於城市的擴張, 海龜在城市中間進行穿梭非常危險,很容易就會被撞擊而死。專門設置的地下海龜隧道就方便了它們的出行。

海龜隧道就是在城市的路面下方挖出了一個非常小的橢圓形通道,上面有一些條形的裝置進行阻攔,這樣就是海龜的專屬通道了。海龜隧道還成為了一個很有名的景點,每年都會有許多遊客來看這些在遷徙途中的海龜們。

德國的發明家發現了這樣的現象之後,為了保護鳥兒不撞擊到高樓上面, 便發明了一種特殊的紫外線玻璃。這種玻璃可以反射陽光中的紫外線, 鳥的視網膜有特殊的能夠接收紫外線的細胞,當透明玻璃反射紫外線時,鳥就可以避免撞擊,鳥類撞擊高樓而亡的案件也隨之減少了許多。

鳥類的視網膜結構圖

馬蹄鐵保護了馬,人類也能夠更好地馴服馬匹,這是雙贏的發明,發明的意義就在於帶來更好的改變。我們應該發明一些保護動物的工具,減少對動物的傷害,保護好物種多樣性,我們更好地保護了動物,才能更好地幫助到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