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草動物可以吃肉嗎?河馬試了一下,結果全軍覆沒漂滿河岸

河馬通常被認為是純素食主義者,但我們偶爾也看到它吃肉。

有關河馬到底是純食草動物還是雜食動物,曾在網上引起激烈爭論。然而科學家們卻發現,河馬偶爾改善下伙食,竟與炭疽熱的大規模爆發有著密切關聯。

河馬從獅子、鱷魚和鬣狗口中搶得了伊蘭羚羊

河馬能不能吃肉?

河馬與反芻動物(牛、羊和鹿)、豬、駱駝一樣,都屬於 前腸發酵動物,而且是食草巨獸中唯一一種前腸發酵的(大象和犀牛都屬於後腸發酵動物)。它們的前胃中有協同進化的菌群,依靠這些共生微生物的強大發酵作用,連難以分解的植物纖維素都能消化,更別說肉食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了。

河馬最近的親戚——鯨類就是嚴格的食肉動物,而且須鯨具有與河馬相似的消化道結構。

河馬吞食黑斑羚

消化肉食對食草動物來說是小菜一碟。而相反,食肉動物通常無法消化植物性食物,如貓長期只吃麵食會導致嚴重營養不良。 食草動物不吃肉不是不想吃,而是吃不到,主要是受到生物力學因素的限制,它們的身體結構僵硬,難以捕捉別的動物,既缺乏可以吃掉獵物的發達犬齒,又缺乏可以將肉切成片的裂齒。

在這裡, 河馬代表了食草動物中的一個極端。它們 身軀龐大、頜骨粗大、犬齒發達、嘴巴寬大,這些結構對吃草沒有任何用處,卻 比較適合捕獵和清理腐肉,這使得河馬吃肉不受生物力學因素的限制。而其領域性強且極富侵略性的特點,又促使它們主動進攻同類和其他動物。因此,河馬吃肉明顯比陸地有蹄類多,而且偶爾吃些高營養的肉食對河馬是很有好處的。

尚比亞的盧安瓜河流域也時常爆發炭疽熱。1987年6月至11月,炭疽熱 帶走了4000多隻河馬,占當地種群總數的21%;1988年炭疽又一次爆發。2011年8月至9月,炭疽再次降臨盧安瓜河,至少85隻河馬離世。這幾次瘟疫中 的野生動物絕大多數都是河馬,1987和1988年死的有蹄類很少,2011年則完全沒有。

​顯微鏡下的炭疽桿菌

有人認為河馬易染上炭疽與其特殊的生活方式有關。河馬結腸很短,對水分吸收效率低,因而糞便稀薄(含水量90%),它們需要大量喝水以補充水分。而且它們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水裡。如果有病獸死在了水裡或水邊,污染了水源,河馬將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然而,炭疽熱通過飲水傳播在野生動物中並不常見,而且 河馬的皮下腺分泌物有一定抗菌性,通過皮膚接觸不容易感染。河馬的免疫力也不差,它們對口蹄疫是免疫的,對牛瘟也有很強抗性,唯獨易感染炭疽熱。

尚比亞1987年炭疽熱爆發中離世的河馬,圖中白色為患病去世的河馬,黑色為活著的河馬,共約50具離世的,100隻活著的河馬

尚比亞2011年炭疽熱爆發期間,研究人員在盧安瓜河有疫情的多個地方都目擊到了河馬吃同類。河馬爆發炭疽熱多在旱季,這時候它們高密度地集中在少數幾個水坑,更容易相互感染。

1995年以來,科學家在非洲各地共觀察到了17次河馬吃肉,其中11次吃的是同類,3次是黑斑羚,2次是角馬,1次是小象。其中11次(65%)是多隻河馬吃同一具食物。吃非同類的6次中,附近都沒有發生炭疽熱。而吃同類的11次中,有5次(45%)爆發了炭疽熱。

因此, 有學者提議應及時將疑似患病的野獸掩埋或焚燒,別再讓河馬吃到,這對控制炭疽熱爆發將很有成效

河馬吃斑馬

最後總結一下本文的知識點。大自然現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經過長期進化,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如果動物打破自然規律,就會遭遇意想不到的麻煩,就像本文中的河馬。

河馬適量吃點肉本來是好事,但近些年它們吃了太多患病同類,這肯定是不正常的現象,結果就導致炭疽熱大規模流行。對河馬是這樣,對其他生物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