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的「狗婆蛇」,小時候被人烤著吃,如今卻成了保護動物

有一種小動物,外表長得和蛇很相近,身上還有細密的鱗片,只不過多長了四條腿。每當夏季到來時,在草叢、河流附近都很容易看到它曬太陽的身影, 很多人一見它就能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光它就是石龍子,俗名狗婆蛇、四腳蛇,除此以外各地還有各地的叫法。

狗婆蛇如果不算那四條小短腿,從外表上看,和蛇確實非常接近,也有人把它誤認為是壁虎,但實際上它是屬於蜥蜴亞目石龍子科的動物,學名叫做石龍子。 它們是蜥蜴中種類最多的動物,大約有3000多種,在中國就有150多種,在我國最為常見的就是中國石龍子。

它們喜歡在白天活動,趴在在路旁、田間或者一些石塊上, 看起來好像在曬太陽,但這其實是它們正在伺機捕獵小昆蟲不過它呆在石頭上一動不動,還沒等到美餐呢,反而被調皮的孩子們發現了。

一些孩子會用繩子系住狗婆蛇的肚子,然後牽著它到處玩,如果自己的小夥伴也逮到了狗婆蛇,大家們還會在一起牽著狗婆蛇賽跑,看誰跑得快。 在沒有玩具的時代,狗婆蛇和蛐蛐一樣,也是許多孩子喜愛的玩具。

在尾巴斷裂后的四個月內,狗婆蛇就能重新長出一條尾巴。 不過它的尾巴其實也是它的能量儲存器官,尾巴所佔的脂肪含量占它全身脂肪的1/3以上,而且在斷尾后,還會讓狗婆蛇的運動能力也受到影響,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才能跑出原本的距離。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狗婆蛇也不會輕易舍棄自己的尾巴。

不過, 狗婆蛇因為會捕食農田害蟲,如蝗蟲、蚜蟲、蛀蟲等,變相地保護農作物生長,現如今已經被列入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一部分石龍子還因為稀少的數量被列入了二級保護動物,使得捕捉野生石龍子是違法行為。

石龍子的長相位於蛇和蜥蜴之間,彷彿正處於這進化過程的中間。我們平時看到的石龍子四肢雖然短小,但該有的功能還有。 然而在東非,已經有一種石龍子基本放棄了自己的四肢。

西洋蛇形石龍子

如果不是它的眼睛和舌頭仍然是石龍子的樣子,平時吃的也是蒼蠅之類的小昆蟲,對於人類無害,恐怕很多人都會把它當成一條蛇。

石龍子在進化上還有一點奇特之處,那就是它們的生殖方式。有些讀者可能挖過石龍子的巢,幸運地見過石龍子下的蛋,這麼看來石龍子應該是卵生。 但實際上,石龍子不僅有卵生,也有胎生,甚至還有一胎之中兩種都有的情況存在。

藍舌石龍子

而在2020年6月,美國的《分子生物學》發表了一項研究, 一隻三趾石龍子在一次孕期中產下了三顆蛋還有一個活胎,它產下的蛋孵化速度也比其它卵生蜥蜴類動物快的多,而動物界中,胎生動物都是演化自卵生的祖先。 而這項發現說明這種石龍子可能正處在從卵生進化到胎生的過程之中。

處於進化中間的石龍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