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在今年4月宣布,全球正經歷第4次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這也是近10年來的第二次。台灣山海天使保育協會秘書長陳映伶強調,珊瑚白化是海洋環境變化的重要警訊,水溫過高、被啃食及受污染等因素都會導致共生藻離開珊瑚體,使珊瑚失去顏色。
▼2015年、2020年以及今年,東北角海域水溫因長時間超過30度,導致大規模珊瑚白化。今年6月以來,由於高壓籠罩,海水擾動減少,全台各地的珊瑚都發出了警訊,尤其是南部的墾丁、小琉球以及東部的蘭嶼和綠島,潛水者發現這些地區的珊瑚大量白化,情況令人憂心。
陳琦恩指出,墾丁淺海水面溫度近期高達32度,這次珊瑚白化比2020年更為嚴重。氣候變遷引發的高溫是全球性問題,非單一個人所能改變,人類應減少對環境的人為破壞。
▼小琉球的咾咕嶼協會志工李昆弦表示,以往夏季水溫大約在28至29度之間,但今年6月以來水溫普遍達到30至32度。若高溫持續,珊瑚可能面臨死亡危機,這將威脅到70%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珊瑚是一種生長緩慢的生物,其生長速度以年計算,頻繁的大規模白化對其生存是巨大的災難,特別是幼年珊瑚更容易受到高溫影響。
海洋保育署署長陸曉筠指出,今年氣溫和海溫整體偏高,海保署與海生館及珊瑚特遣聯盟等單位合作進行全面偵測,以掌握珊瑚白化的狀況,並從學術角度進行先期報告。目前,海保署正在制定珊瑚行動方案草案,預計在今年或明年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