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手機線亂插要壞了


智慧型手機(英語:Smartphone)它是一種可用來撥打移動電話和進行多功能行動計算的裝置。有客製化的行動操作系統,可瀏覽網頁和播放多媒體檔案,也可通過安裝應用軟體、電子遊戲等程式來擴充功能。智慧型手機通常有許多半導體以及各種感測器,支援無線通訊協定。其運算能力及功能均優於傳統功能型手機。

最初的智慧型手機功能並不多,主要是面向商務市場,試圖消除支援電話功能的PDA與傳統手機的區別,後來的機型增加了可攜式媒體播放器、數位相機和閃光燈(手電筒)、和GPS導航、NFC、重力感應水平儀等功能,使其成為了一種功能多樣化的裝置,透過這樣的破壞性創新,智慧型手機徹底成為了電子市場主流硬體,淘汰了相當多在20世紀末所推出的各類電子產品。

到了21世紀初,市場上的智慧型手機主要搭載黑莓、塞班、Windows Mobile系統。這時手機擁有高解析度、觸控螢幕和網頁瀏覽器,從而可以顯示標準網頁以及行動網頁,透過Wi-Fi和行動寬頻,也還能實現次世代高速資料存取。通常使用全鍵盤而非觸控螢幕輸入的設計,主打郵件推播和無線網路;而從2007年第一代iPhone面世,主流手機逐漸變成了正面為平面的設計,大尺寸的多點觸控螢幕取代了原來的實體鍵盤,而且開始提供使用者下載與購買軟體程式的軟體商店,也開始具有雲端儲存和同步、虛擬助理,乃至行動支付的服務。

 

今日,隨著行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智慧型手機成為核心的通訊工具,行動應用程式市場及行動商務、手機遊戲產業、社交即時通訊網路高度繁榮,甚至產生了相關的職業。通訊技術的發展,萬物互聯概念的提出,使得智慧型手機成為了重要的終端裝置,進駐了現代社會的各方面,已經是不可取代的物品。

歷史

先驅

參見:IBM Simon

20世紀90年代,IBM工程師Frank Canova意識到晶片與無線技術(chip-and-wireless technology)將可以放入到手持裝置中。1992年,Frank Canova開發出第一款可被稱為「智慧型手機」的商用裝置—Angler,並於同年11月在COMDEX電腦工業貿易展覽會上進行了演示。1994年,Angler的改進版由Simon Personal Communicator下屬的子公司BellSouth面向大眾銷售。除了能接聽無線電話外,該裝置還具備觸控式螢幕,並可以傳送與接收傳真和電子郵件。

 

IBM Simon由Mitsubishi Electric生產,它配有LCD顯示器,並支援PC Card。但它平板的設計和低水平的電池續航,導致它的銷量十分慘澹。此款產品之後,鋰離子電池開開始取代鎳鎘電池,並廣泛應用於現代智慧型手機。

PDA與手機的結合

參見:PDA

20世紀90年代中晚期,許多人同時擁有移動電話和PDA,他們都搭載Palm OS、Newton OS、塞班系統和Windows CE/Pocket PC。這些作業系統演化成了早期的行動作業系統。這個時期的大多數「智慧型手機」都是電話與PDA的結合體。結果這些裝置比傳統移動電話或PDA體積更大,但能夠使用蜂巢式資料。於是,PDA與手機生產商在減小裝置尺寸方面開始了競爭。但這些智慧型手機高昂售價和昂貴的行動資料計劃費用,加上例如續航問題、擴充限制等令人無法接受的缺點。普及程度較低。 1996年3月,惠普公司發布OminiGo 700LX,原型是HP 200XL掌上電腦,以諾基亞2110手機為外殼,並提供了基於ROM的軟體。它有640x200解析度併兼有四陰影灰度的LCD顯示器,可撥打和接聽電話和收傳簡訊、郵件、傳真。配有DOS5.0系統,可執行數千種軟體,包括早期版本的Windows。

 

日本手機

主條目:日本手機文化

1999年,日本電信業者NTT DOCOMO開始運營I mode,這是一種新的行動網路平台,可提供每秒960位元的資料傳輸速度,並可通過該平台進行一些諸如線上購物的操作。Imode使用cHTML技術。I mode的崛起幫助該運營商積累了大量的使用者(2001年底達到四千萬使用者)。資產總額躋身世界第二,日本第一。日本手機很快便與世界其他手機在功能與服務上產生了差異。比如當時日本手機獨有的NFC、會員卡、身分證、門票、優惠券、轉帳,以及可供下載的音樂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