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這個詞,恐怕很多牙牙學語的寶寶都會說。
然而,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以及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轉變,很多人已經漸漸失去了說「謝謝」的習慣。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你想要與他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時,謝謝這兩個字產生了至關的重要。
而現實生活中,總有人頻繁的對他人說謝謝,這幾乎成為了他的口頭禪。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他又是怎樣想的呢?
一、協調、配搭意識與潛意識
精神分析流派認為,潛意識是人類最蒙昧的思維意識,而意識是受到當前社會主流價值觀和道德的影響,意識之於潛意識是抑制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說潛意識是受意識的支配的。
但是,千人千面,有的人會更願意釋放自己的潛意識,他們意識的管理能力相對比較薄弱。
而有的人因為社會性和安全感建立的相對完全和完善,意識和潛意識方面的配比則是相當協調。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完全抑制潛意識也是不健康的心理,而完全的放飛潛意識也是不合理的,只有兩者搭配指數合宜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而那些時常將謝謝掛在嘴邊的人,則是意識與潛意識調和配比恰當的一群人,他們通過說謝謝,重塑道德感和規則性,協調、配搭意識與潛意識,並藉此發現別人的優點,然後發自內心的欣賞和佩服這些人。
2、表達感激之情
一般習慣對他人說謝謝的人,都是懂禮貌,懂得感激的人。
如果他人幫助了你,讓你獲得了利益與方便之處,你的內心會下意識地想要感謝他。
心理學家指出,感恩心理可以很好的應對外來的威脅,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以及防禦心理的狀態。
而作為幫助你的人來講,他對你做出了有利的行為,如果你對他毫無回饋,那麼他的內心也會有不舒適的感覺,認為好人沒好報、幫助他人並沒有使自己得到任何的利益。
社會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一個人長時間的付出沒有得到任何回報,他會產生失落,憤怒的情緒,甚至會報復他人。
幫助他人是一種親社會行為,這種親社會行為有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與穩定。
但是如果他人時幫助你,而沒有得到你的任何回報,他們可能會在下一次拒絕幫助你。
回饋並不只是物質的回饋,也有精神上的回饋。
所以一些人幫助你並不是想要得到錢,而是另一方面的滿足自己利他性的社會屬性。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利他主義——幫助他人,讓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更加愉快。
可以說, 此時你的一句謝謝更是增加了他的自我價值感。
而那些經常說謝謝的人還暗含了這樣一種心理:「我報答了你,雙方不再虧欠。」
這句話也讓被幫助的人感到心安,回報與付出也很好的平衡起來。
3、強烈的心理暗示
給他人說謝謝,會讓自己有強烈的心理暗示: 我足夠重視對方。
當你尊重對方時,對方可能也會更加尊重你,尊重在人際交往中十分重要。
謝謝兩字向他人表達了:「你是值得被尊重的」的,可以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對他的態度,這種暗示也會讓對方對你更加尊重,這是一種良好的良性互動。
友誼也是建立在雙方是獨立的個體基礎之上,這更有利於雙方日後的發展。
經常說謝謝,也可以讓我們更加謙虛,不要驕傲、狂妄自大。
人們往往更喜歡與謙虛的人交往,那些把自己看的分外重要的人往往對待他人的態度會很冷漠、毫不在意,這些狂妄的情緒會讓更多人疏遠他們。
總之說謝謝兩個字,並不花費你什麼時間,反而會給你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交往形象。
多說謝謝,可以讓我們工作更加順利,生活更加美好,人與人之間,理解,溝通更加充分。
希望大家常常懷有感恩之情,多多理解和包容對方,這樣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