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435
防具,或稱個人防護裝備(英語: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簡稱PPE),是用於保護佩戴者身體不受創傷或感染威脅的保護服裝、頭盔、護目鏡等器件和裝備。防具能應付的危害包括物理性危害、電危害、化學危害、生物性危害和懸浮粒子。防具可出於職業安全目的而穿著,也可以用於體育運動或其他休閒活動。其中,「防護服裝」適用於一般的服裝類別,而「防護裝備」則指護墊、護板、盾牌、面具等物件。防具的外觀類似於無塵服。
防具的目的是在工程式控制制和管理控制手段減少員工暴露於危害的風險,將危險水平降至可控範圍。危害出現時需要使用防具。防具存在嚴重的局限性,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危害,而且如果防具如果有破損,可能會導致員工受到危害。。
任何防具都會在佩戴者或使用者與工作環境設立屏障,這也給佩戴者造成了額外的壓力,損傷工作能力,造成極大的不適。上述因素可能會影響佩戴者正確使用防具,從而使他們面臨著受傷、患病或處在極端環境下乃至死亡的風險。良好的人體工程學設計可將這些障礙最小化,從而確保佩戴者正確使用防具,保障個人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
職業安全與健康措施可用於危害控制和干預措施,從而減輕對工作者安全和生活質量構成威脅的工作場所的危害。危害控制層級按照絕對風險的降低程度排列了不同的危害控制手段,提供了政策框架。其中,位於最高層級的是災害消除和災害替代,即徹底消除危害或用更安全的替代品取代危害。若消除或替代手段無法使用,就要考慮旨在設計更安全的機制及教導更安全的人類行為的工程式控制制和管理控制。由於工作者憑藉著保護屏障,經常要暴露在危害中,因此防具位於最低的層級。控制層級非常重要,讓人意識到儘管防具用途巨大,但就工人安全而言,並不是理想的控制機制。
歷史
早期的防具,諸如盔甲、靴子和手套,旨在保護佩戴者的身體不受傷害。16世紀歐洲的瘟疫醫生在處理鼠疫病人時為防止傳染,會穿著由連體服、頭盔、玻璃眼罩、手套和靴子組成的防護服(參見瘟疫醫生服裝)。這種服裝用被蠟包裹的厚實材料製造,可以防水。喙狀結構的面罩裝滿了香氣撲鼻的花朵、草藥和香料,可以用來驅散被前科學認為是在空中傳播疾病的腐敗味道,即瘴氣。到了近代,普遍認為具有科技含量的個人防護裝備始於伍連德於1910-1911年東北鼠疫期間推廣的布口罩,儘管部分西方醫學家懷疑口罩在預防疾病傳播方面的功效。
種類
防具可按照所保護人體部位、使用災害類型及器件或配件的類型進行歸類。單個配件,例如靴子,可以提供不同類型的防護:鋼製的腳趾帽和鞋墊可保護雙腳不被壓傷或刺穿、防滲橡膠和襯裡可防止水和化學物質侵入、高反射率和耐熱性能可阻擋防止輻射熱、高電導率可防止電擊。每種防具的防護屬性須與可能在工作場所中出現的危害進行比較。更加透氣的防具可能會招致更多的污染,但會給使用者更大的舒適感。
呼吸器
呼吸器用於保護使用者不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繼而保護呼吸道的健康。呼吸器有兩種。一種用於過濾佩戴者吸入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毒氣或懸浮粒子。過濾器可以是被動的,或是電動的。防毒面具和口罩(如N95口罩)便屬於這一類。另一種呼吸器會從其他來源提供潔淨、可呼吸的空氣。航班氧氣面罩和自給式呼吸器便屬於此類。在通風不良或其他工程式控制制系統不可行或不充分的環境中工作要依靠呼吸器。
外科口罩也屬於防具,但由於無法阻擋亞微米顆粒通過、口罩邊緣空氣流動不受限制,不屬於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