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以新冠肺炎爆發而開始,2021年卻以物價暴漲而結束,這兩件事其實是一個因果關係,物價漲不漲看兩個方面,一個是流通的商品數量,第二是流通的貨幣數量。2020年開始,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幾乎所有的國家都不能倖免。導致很多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全員隔離導致工廠停產、工人放假,商店和各項娛樂設施全都閉門歇業。 今年年中關於印度疫情大爆發的新聞大家應該都已經看到了,印度這樣的製造業大國,在全世界也算是一個不小的世界工廠,很多歐美國家的產品,都在印度代工生產, 特別是一些藥品,號稱「世界藥廠」的印度,生產了全世界超過20%的仿製藥,印度疫情爆發之後,背後是全球產業鏈的斷裂。

同樣的事情在越南、馬來西亞、緬甸等國家都發生了,就連中國的很多大型企業也在這些地方建廠製造,因此啊,不管是工業產品、半導體產品,還是藥品,甚至農副產品,都出現了供應鏈的收縮,直接導致了流入市場的商品大幅減少了。 特別是美國,對供應鏈短缺的感覺最明顯,首先美國是一個消費大國,絕大多數的初級工業產品和日常消費品都是進口的,海外疫情直接導致了國外工廠不能像以前一樣接訂單了,據說現在美國國內的衛生紙等生活用品都經常斷貨, 斷貨反過來又加劇了老百姓的恐慌,很多人開始搶貨、囤貨,而這種非理性的行為又加劇了供應鏈的短缺,這個死循環走進去就很難走得出來了。 一邊是全球供應鏈的收縮,另一邊是無限寬鬆的大放水。疫情期間,全世界主要國家放水有多狠,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了,可以說創造了好幾個歷史之最。以美國為例,2008年爆發次貸危機,要依靠大量發行國債來渡過難關,在當時,美國國債的發行量也沒有超過5萬億美元,而到今年,美國的對外負債規模已經超過了28萬億,甚至已經到了要國會開會提高美國債務上限的地步。 美國政府放水,表面上給了中國的企業、老百姓一定的支持,短期內,很多美國企業拿到了大量的政府補貼,也非常容易在金融機構拿到便宜的貸款資金,老百姓呢,很多人拿的補貼比上班賺的錢還多,但這個過程中,同樣也在醞釀一場創歷史的通貨膨脹。

2021年的漲價潮大家應該都已經感受到了,從石油、汽車,到日常消費品,食品,都有一定幅度的漲價,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的漲價還是比較溫和的,大洋彼岸的美國,到今年下半年,消費者指數CPI一直維持在5%以上,根據中國中信證券分析師的預測,到2022年美國的通脹水平將達到峰值,比今年還要厲害。 通脹對經濟的傷害是很大的,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這也是很致命的,一場大規模的通脹下來,很多家庭幾年,甚至幾十年辛辛苦苦賺的錢都有可能在通脹中流逝。 通脹最直接導致了貨幣貶值和老百姓購買力的下降,大家現在看存款的數量已經沒有用了,10年之前的100萬可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現在呢,上海、北京100平米的房子已經增值到了1000萬了,翻了十倍,而100萬呢,別說北京上海了,就連中國的三線城市的房子都買不到了。在這個例子當中,如果按照房子來測算,100萬在十年當中貶值掉了90%,這就是通脹導致的貨幣縮水。 很多人都知道現在貨幣貶值是越來越快的,也有很多朋友呢,想著把自己手裡的現金換成其他資產,或者是找一些好一點的理財渠道, 今年以來,詢問投資規劃的朋友就非常多,比如有些人就問,能不能買比特幣保值啊,能不能買學區房保值啊,問題太多了。2021年也馬上要過去了。

第一個,不要盲目做跨國金融投資。這裡的跨國投資我指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包括了跨國的股票市場,比如美國股票,還包括虛擬貨幣,比如比特幣、以太坊等等。 很多人問,美國十年牛市了,人家的資本市場這麼穩健,能不能去買點,不買別的,就買美國的龍頭公司,是不是風險也不高。也有很多人在網上看到很多通過炒作比特幣發財的案例,心裡也發了癢,上了虛擬貨幣的當,做著發財的美夢走不出來了。 這些朋友的初衷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這裡也要跟大家提個醒,做這些跨國投資,風險巨大,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我們先從合法性、合規性上面來說,現在中國已經宣布虛擬貨幣的投資在中國是非法行為,而那些從事美股投資的網際網路券商也被監管抓住了問題,先後曝光存在了牌照缺失、個人信息保護不當等隱患。

所以啊,大家投資美股,投資海外虛擬貨幣的合法性就是有問題的,這問題就大了,合法性有問題,意味著你一旦出了事,根本就沒有地方去申訴,也不能通過司法的渠道來保障自己的權益,你拿出真金白銀去冒這麼大的風險,是不是太不划算了。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定一定要以穩字當頭,不要抱有賭徒心態。 除非你輸得起,你手裡有1000萬,我拿個100萬出來搏一搏,沒了就沒了,不傷大雅。否則,普通人勸你,千萬別碰,因為你輸不起,不要因為這個搞得傾家蕩產,妻離子散。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合理性。美國這幾年做的事情大家難道還沒有看出來嗎,很多政策已經是在續命的階段了,高負債、中國經濟恢復不如預期,社會問題多發,對外政策越來越不被接受,這些都導致美國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將逐步被削弱。 不管是投資美國股市,還是投資其他的美元資產,都是跟美國的國運綁定在一起的,美國已經在世界上弄權很多年了,一場疫情下來,中國的所有問題都顯露出來了, 就連美國的小跟班,日本、韓國這樣的國家,也逐漸在資本市場上拋售美元資產,大家何必要去跟錢作對,去高位接盤呢? 第二個一定要避開的坑,就是投資中國的部分房產。我這裡為什麼說是部分,因為房產投資類型很多,很多人買房是因為剛性需求,自己要住的,這種當然是可以的,但有大量的朋友,買房是為了投資,是為了炒作熱度,為了賺取差價的,這種情況,我勸大家還是別參與了。可能有的人會說了,我股票基金又不懂,一買就跌一賣就漲,又沒有其他投資渠道,錢放在手裡又越來越貶值,只有買房子最簡單。如果你硬要在這個時候投資房產,那麼以下幾類房子千萬別買: 第一類是資金實力弱、口碑一般的開發商開發的房子。從2020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調控超過百次,並且有很多是國家層面出台的,標誌著,國家對這個行業的態度已經完全轉變了。 特別是,現在相關部門已經給房地產開發商畫了三條紅線,企業的負債規模受到了限制,而那些資金實力不夠雄厚、股東背景很一般,規模不大的房地產開發商,未來在銀行等金融機構要融到資金就比較難了,一旦資金鍊斷裂,這些企業可能就會在債務危機當中走向破產,所以啊,這種開發商開發的房子大家千萬別碰,一旦出事,你連哭都來不及。

第二類要避開的是學區房投資。學區房投資指的是那些買房子的人不是為了自己家裡的孩子去買的這個學區房,而是為了炒作,賺取差價的目的買的。 今年中國的教育政策也出現了大改革,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就是,中國已經把教育公平作為了頭等大事,未來要採取各種措施來保障教育公平, 學區房本來就是跟教育公平相衝突的,有錢人買了一套房子就能讓自己的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而沒有錢的人能想的辦法就很少, 這樣一來,有錢人和普通老百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國家當然要避免這些現象的發生,所以,學區房的持續性就很有問題了,一旦政策大變,學區房的屬性不在, 這個房子的貶值就不是一點點了,比如現在已經有一些地方實行了劃片入學政策,當年那些高價買入房子的人都只能自認倒霉了,一套房子五六百萬,虧一兩百萬隻是幾天的事情。 最後,勸大家要避開做的事,是高負債擴張,包括高負債創業,也包括高負債投資。很多人都說啊,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衝勁,不像七八十年代的年輕人,都想做成一番事業,很多人都有辭職下海創業的勇氣。 這句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現實,但是也不能全怪現在的年輕人。

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工作包分配,房子可能也是單位分的,個人的工作、子女的教育都有很好的保障,說白了個人身上承擔的壓力比較少,很多人當然可以拼一拼,搏一搏, 現在很多中國大型企業的老闆,都是那個年代開始下海經商的,比如王健林,比如曹德旺。但是現在呢,年輕人要結婚,大部分家庭都會先去買一套房子,房子意味著房貸, 很多人年紀輕輕就背上了金額不小的房貸,你讓這些人去下海創業,去參與高風險的投資,肯定不現實啊。 同時,現在的環境,也並不支持高負債創業和投資。就拿投資這件事情來說吧,現在的金融市場已經跟十幾年、幾十年之前完全不一樣了,十年之前你能想到有一天存款都不能完全安全有保障了嗎? 不僅如此,今年在資管新規過渡期到了之後,銀行的理財也會無法剛性兌付了,咱們老百姓也告別了能買到保本理財的年代了,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現在的市場越來越強調分工的細化, 強調投資的專業性,尤其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減少,房地產紅利時代的遠去,未來的整個市場,風險是普遍存在的,但機會是少數人才能抓住的。 不是不支持大家去創業,去投資,如果你有能力、有條件,能把企業做大,對國家對人民都是一件好事,我只是不支持大家在條件不夠、準備不充分的時候去高負債做這些事情。

創業和投資其實非常需要一個很純粹的心態,一旦你背上了債務,你就有很大的壓力,一心想要去賺錢,就會老是惦記著:要是失敗了,這些債務怎麼辦, 要是賺不到錢,回家怎麼交代,你越是這麼想,就越難冷靜分析和從容應對,這就會影響,甚至改變創業和投資時做的決策,心態不好,做什麼事情都是難上加難! 2021年馬上要過去了,發生了很多大事,都值得我們好好分析總結,2022年,高通脹可能還會持續, 我們老百姓一定要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上面說的這三件事能不碰還是儘量不要碰,以上就是這期的所有內容,有說的不全面的,在評論區給我留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