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6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網際網路時代,一夜暴富的神話,屢見不鮮。比如,今天我們講到的這位——因一次飢餓點燃了創業夢,轉手又把自己的「孩子」賣給他人;曾在大街小巷送外賣,卻一次性地從馬雲手裡轉走665億。 他,就是外賣平台「餓了麼」的「親爹」,超級獨角獸創始人,張旭豪。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有人說,張旭豪是贏家,畢竟36歲就實現了財富自由,過億的現金拿在手裡,想怎麼花怎麼花。也有人說,張旭豪輸了,最終還是屈服於資本,將「一手帶大」的孩子,拱手讓人。是他干不下去了嗎?2018年,「餓了麼」還處於「上升期」,與行業老大「美團」的PK,勝負未定。那是有什麼隱情嗎? 早幾年時,張旭豪曾對經緯中國創始人說:我就想獨立發展,最終有一天能去敲鐘、能去上市,能把這個事情做到中國第一!甚至,就在收購前2個月,張旭豪還一口否認被收購的傳聞,發朋友圈勸「各位親朋好友都冷靜點」。 結果,就在愚人節的第二天,他突然宣布餓了麼將以95億美元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成就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全現金收購的最大一筆交易。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賣了「餓了麼」以後,張旭豪又去乾了什麼?如果你了解「餓了麼」從0到1的曲折歷程,就會發現張旭豪是真心明智!從而給了「餓了麼」一個最好的歸宿。如果你也剛好有創業的想法,不如一起來看看:張旭豪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實現人生巔峰的?01 餓出來的公司 張旭豪是個標準的「富三代」。1985年生於上海,爺爺是知名的紐扣大王,父親做漁具生意。長在商業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張旭豪幫爸爸討過債,帶媽媽炒過股,早早就有了敏銳的經商頭腦,對市場的嗅覺非常靈敏。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2008年,在上海交大讀碩士的張旭豪,一天夜裡和室友在遊戲里「鏖戰」,突然感覺飢腸轆轆。「我餓了,等會,先去找點吃的。」說罷,他就開始給學校周邊的小飯館打電話,竟然,沒有一個打通的!「現在要是有一碗熱騰騰的米飯,花兩倍價錢,我也願意啊~」同學的一句話,讓張旭豪嗅到了商機的氣味。第二天,他便和好友康嘉一起合計,搞個「外賣」生意:「咱們在宿舍用電話接單,然後找送餐員送餐,一單抽成15%。怎麼樣?」 就這樣,他們找了幾個人,把學校附近的餐館信息搜集整理出來,印成小冊子發給同學們,然後通過接打電話,賺取抽成。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然而,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旦幹起來,問題就來了——首先,配送可是個苦力活兒。尤其趕上個颳風下雨的,根本找不到人。這時,張旭豪就只能跟康嘉親自上陣。一個冬天下來,兩人腳上滿是凍瘡。這還不算最糟的。剛開始,他們只是用電話接單,送餐、結算都要在線下完成。不僅收到好幾次假幣、遊戲幣,更是每天都要對帳到深夜,一天睡4、5個小時,一個月的收入卻只有4000多。 「這樣下去,創業沒成,倒先把自己累死了!」張旭豪想到了改變。他把自己關在宿舍冥思苦想了一個星期,最終聯繫到軟體學院的葉峰,說服他加入自己的創業團隊。 就這樣,2009年4月,「餓了麼」訂餐軟體正式上線!店家和客戶可以在平台上自己接單、下單,既簡化了中間環節,更是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你可能會說,張旭豪家裡有的是錢,他當然能「想一出是一出」了。實際上,正因為家裡世代從商,張爸爸早早就開始培養孩子要「學會用錢」。張旭豪剛上大學,他就把10萬塊錢一次性打到卡里,說:「以後的生活費不要再問我們討了。」 而張旭豪也絲毫不怵,轉身拿著錢去買股票,在本科階段就積累下了第一桶金。所以,這次辦「餓了麼」的資金,全都來自幾個學生,甚至,有人把學費都貼了進去。大家每天精打細算,爭取不花一分冤枉錢—— 他們到處貼小廣告,結果把城管給招來了。他們又印了20000張宣傳單,早晚不停地掃樓。他們還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力量,在學校論壇上給每個人發私信,擴大餓了麼的知名度。 ……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張旭豪在交大以及周邊餐館出名了。從餐廳加盟,到網上下單,打包配送,簽收打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然而,就在一切都在往順利的方向發展時,問題出現了!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02 被創業耽誤的出國夢 轉眼到了畢業季,餓了麼的創始人們,面臨創業以來最嚴峻的一次抉擇:要想順利畢業,創業就得暫停!更何況,張旭豪早就計劃畢業後到香港理工大學繼續深造,可沒想到半路弄出來個「餓了麼」。一個簡單的決定,往往就能決定你以後的人生走向。在畢業和創業之間,5個核心創始人有人選擇了向左,有人選擇了向右——張旭豪、康嘉、葉峰堅持「干就干到底」的信念,寧可不出國、不讀博,甚至休學,也要把「餓了麼」做下去。汪淵和曹文學則一定要拿到畢業證。 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學生項目」破釜沉舟。後來,拿到畢業證的汪淵又回到團隊,而曹文學卻再也沒了消息,也不知這位創始人如今心情如何。但不管怎樣,經歷了這一次「人事變動」,餓了麼的核心團隊變得更加穩定,也更有戰鬥力。為了難得的知己和大家共同的目標,每個人都孤注一擲,一起沖向夢想的彼岸。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但2010年前後,外賣行業剛剛起步,很多人還處於觀望狀態。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多菜品,張旭豪就一家一家餐館地去遊說。據說最誇張的一次,他們輪流跟一家談了30多次,最後對方被煩得不行了,才勉強答應上線平台雖然這種「笨辦法」有效,但畢竟不能總用。 張旭豪就又想了一招,帶著餓了麼到處參加「大學生創業」比賽。得不得獎金倒是其次,擴大知名度與認可度,是他最想要的。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他認識了「獨角獸捕手」,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2011年9月,餓了麼接到第一筆投資,隨後又經歷過幾輪融資,雖然數額不大,也算是進入了一種穩步發展的狀態。可,好景不長。2013年,網際網路迅猛發展,再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外賣行業突然進入爆髮式成長。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大眾點評、阿里淘點點紛紛入場,掀起了一場市場搶奪大戰。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雖然與這些「後來者」相比,張旭豪屬於「元老級」人物。但市場才不管你是「先來」還是「後到」,只看實力說話。沒上過一天班,直接從學生變老闆的幾位創始人,在那些創業前輩面前,顯然非常稚嫩。已經創業6年的張旭豪,迎來了第二次艱難抉擇。 03 找准軟肋,有力回擊 面對諸多強勁對手,擁有2、3百員工,估值僅有1億美元的餓了麼,決定迎難而上!張旭豪仔仔細細地分析了幾家競爭對手,發現實力最強的美團,雖然在資本、人才、技術開發方面擁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卻在地區拓展方面,趨向保守。發現敵人軟肋,就要不惜一切代價地攻擊!張旭豪迅速調整戰略,增加各地區人手,並主動挑起外賣市場價格戰,就為打出一個「名號」!每次與城市經理開會,他都會拍著桌子怒吼:「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場份額!」。就這樣,到了2015年,混戰的結果,就只剩下餓了麼和美團。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巔峰對決,換句話說,就是「看誰更能燒錢」。如果你還有印象,2015年那陣,外賣平台的補貼是真的香!定個豪華套餐,幾塊錢就能搞定。是餐館大酬賓嗎?當然不是。這就是平台在赤裸裸地燒錢。 當時的張旭豪是一邊瘋狂給補貼,一邊到處找融資。2015年1月,餓了麼拿到中信產業基金領投的3.5億美元融資。同年8月,又得到一筆6.3億美元投資,估值直接突破10億美元,正式成為「獨角獸」企業。 再看他的對手美團,似乎已經「後勁不足」,只要乘勝追擊一把,便能獲得勝利。但,就在此時,一場意外降臨了。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10月,曾經投資過餓了麼的大眾點評突然「倒戈」,宣布與美團合併。並且關閉了餓了麼在大眾點評的所有入口。什麼意思呢?大眾點評20%的股份,在網際網路大佬騰訊的手上。 之前,餓了麼和大眾點評合作,相當於默認隸屬於騰訊系。但,隨著大眾與美團的合併,餓了麼相當於一下子被踢出了局,甚至站在了騰訊的對立面。這對於張旭豪來說,就太不利了。孤立無援的他,只得被迫倒向阿里。畢竟,要活下去,少了資金的支持,是萬萬不能的。經過多輪談判,阿里向餓了麼注資12.5億美元。從此,餓了麼就徹底變成了阿里系。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一年,餓了麼又上了「3.15名單」,一時間,整個公司都陷入了困局。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04 識時務者為俊傑 為了挽救頹勢,張旭豪曾寄希望於兼并其他公司,來維持市場份額。但,即使花了8億美元,收購了百度外賣,餓了麼的市場份額依舊沒有起色。再看無論是流量還是服務都優於餓了麼的美團,則是一路高歌猛進。雖然此時的餓了麼尚未到「窮途末路」,但再想翻身,恐怕也是希望渺茫。2017年,阿里再次收購餓了麼10億美元股份,此時張旭豪手裡,就只剩下了2%股份。 無論是決策權還是話語權,都已不在他的手上。擺在張旭豪面前的,有3條路—— 1、和美團合併; 2、被其他企業收購; 3、自己si撐。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給了美團,就意味著從此外賣市場一家獨大,而自己死撐,則很可能錢花沒了,公司也沒了。在仔細權衡後,張旭豪還是選擇了阿里。拿到上億收購金的張旭豪,是不是就此退休,隱居於江湖了呢?他轉身也投奔到了阿里旗下,擔任餓了麼董事長,兼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新零售戰略特別助理。換句話說,房主把房子賣了,然後自己又搬家住了進來。轉年,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9胡潤80後白手起家富豪榜》上,張旭豪以55億元排在第19名。 今年,張旭豪又以90億元財富位列《2021新財富500富人榜》第490名。這筆買賣,乾得漂亮!說不定哪年張總心情好,又干出來個「睏了麼」,也並非沒有可能。

 3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33歲的年輕人 如今怎樣了

如今,餓了麼雖然已不屬於張旭豪,但它還在為大眾服務。張旭豪也因為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智慧決策,而擁有了未來的無限可能。 學業面前,他選擇了更適合自己的創業;在混戰面前,他沒有逃避,而是選擇了主動攻擊;在頹勢難救面前,他果斷止損,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所以,如果換成你,會怎麼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