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年前的活青蛙」? 1946年7月,一隻活青蛙在地下20米的礦層被找到

20世紀40年代,一名原油地質學家在南美洲墨西哥進行礦藏探測,隨后在原油礦床里挖掘出一隻冬眠期的青蛙。

這只青蛙埋在二十米深的礦層內,被發掘出時皮膚呈現灰黑色,依然比較柔軟,並且極富彈性,在兩日後才漸漸去世。地質學家團隊對這一個礦層開展了專業檢測,確認這一個礦層是在兩百多萬年前生成的。

這只青蛙沒有掘開巖石的能力,只能在礦床生成的情況下就已經進入礦帶內,肯定不是在礦床生成以後才進入到礦帶,不難看出,這只青蛙在礦帶內早已存活了兩百多萬年之久。

無獨有偶,18世紀80年代,巴黎遠郊有一名打石人員,從地底40米深處的石灰石層,採掘出一大塊石塊,他用工具把這個石塊割開,出乎意料地看到石塊內存有4隻活著的癩蛤蟆。這4隻癩蛤蟆的窩緊挨著,一隻蛤蟆一個窩。

窩比青蛙稍大一點,窩的最里側表面上還有一點蓬鬆柔軟的沙土。癩蛤蟆被從石塊內取出來后,還能在地面上爬動行動。一名生物學家聽聞消息立即取走一隻製作了生物標本,科學家對這一個石灰石層開展了專業檢測,確認周圍巖層已出現一百多萬年之久。

為何蛙類能在巖層內、礦帶內冬眠期幾百萬年之久而沒有去世呢?如此堅強的意志力,在動物界中絕對是令人瞠目結舌的存在。很多國家的生物學家曾對於此事開展了長期不懈的探討。

他們大部分人認為,封存在巖層和礦帶內的蛙類,環境溫度差異不大,這是蛙類長年處在冬眠期而不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學家實驗,當平均氣溫升高10度時,蛙類的基礎代謝效果會加快3倍左右,而平均氣溫降低10度時,代謝作用則會變緩到一半。

掩埋在土層中的蛙類,在永久性維持恆溫恆濕的情況下,它們感受不到外界的干擾,氣候的改變,一年四季的更迭。它們幾乎不進行基礎代謝,幾乎不耗費熱量,故而能常年不吃食物而生存著。

美國科學家曾經把多隻即將冬眠期的蛙類進行降低溫度,發覺蛙類在零下兩度左右時身體的水分逐漸出現凍結,在零下溫度七度的自然環境中生活七天,隨后漸漸地提升環境溫度進行解凍,最後蛙類能自主行動。

這時候,他取下蛙的肌肉組織,查驗它的有效成分,發覺有甘油出現。所以他覺得,鉆入地底冬眠期的蛙類,之所以持續存活而不死掉,那是因為冬眠期時身體產生 甘油 的原因。

一些科學家覺得,以上表述還不夠全面具體。到目前為止,有關蛙類為何能在地下存活幾百萬年而不亡的現象,仍是暫未完全解開的生物體未解之謎。

由於生物技術專業的快速發展壯大,這一未解之謎必定會被解開。解開這一未解之謎,相對於探究人類延長生命這一課題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