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危險,鴕鳥選擇把頭埋在沙子里假裝看不見?那也太小看鴕鳥了!

這是一個在全世界范圍內流傳的謠言: 鴕鳥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會把腦袋埋進沙子里,這樣就能假裝沒有看見危險,危險就不會找到自己。

這種說法最早是由一個 叫Gaius Plinius Secundus的古羅馬作家寫在自己的小說里的,然後迅速傳播,為此還專門出現了一個詞叫「 鴕鳥心態」,用來形容那些面對困難不想辦法面對,反而想著怎麼逃避的人,一個妥妥的貶義詞。

但是,作為現在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鳥類,鴕鳥就這點本事?那也太小看鴕鳥了。

為什麼會出現「鴕鳥把頭埋進沙子里躲避危險」的謠言?

鴕鳥生活在非洲,而這片大陸是在地理大發現時期才漸漸被眾人所知。在這之前,人們從來沒見過體型這樣大又這麼奇怪的動物。

成年鴕鳥的體型可達2.5米,體重達到150千克,在發現鴕鳥之前,人們對鳥類的印象應該是像燕子那樣小巧會飛的,或者大雕那樣性情兇猛翱翔天際的。

結果在非洲,人們見到了一種長著翅膀但是只能往前撲棱飛不起來的鳥,這鳥還有長長的脖子,三角形的眼睛。當然了,一開始發現鴕鳥的人,可能都不認為這是個鳥,可能覺得這是個什麼新物種吧。

當他們發現鴕鳥時,鴕鳥早就發現了他們,然後鴕鳥緩緩地趴在地上,長長的脖子也放在地上,小腦袋隱蔽地抬起來觀察著他們。

這在人們眼中,自然就是鴕鳥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居然不跑反而趴在地上,頭也放在地上。

而且鴕鳥偶爾還會把頭扎到沙子里搖晃兩下,偶爾也會把嘴巴放進沙子里,當時的人們不敢靠近這個龐然大物,只敢在遠處觀察,最後就傳出來這麼個謠言。

鴕鳥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

鴕鳥確實會把頭放在沙子上面,但是這只發生在三種情況下:

第一,鴕鳥在沙地上摩擦嘴角、頭部,給自己撓癢癢;

第二,鴕鳥會偶爾吞食些沙子、小石子,幫助自己消化。因為鳥類是沒有牙齒的,鴕鳥雖然長了這麼大個頭,但是也不例外。沒有牙齒就沒有辦法咀嚼,所以它們只好往胃裡吞食些沙子和小石子幫助磨碎食物。

第三,鴕鳥生活在沙漠、荒漠草原地帶,由於它們沒有辦法飛到樹上,只能把蛋產到沙子里。它們會事先在沙地上挖一個大坑,然後把蛋產崽里邊,接下來的時間, 鴕鳥會一直趴在這個坑上孵化自己的蛋,偶爾將長長的脖子彎下來,腦袋伸下去調整一下蛋的位置。這個動作就非常像鴕鳥把頭埋進了沙子里。

那鴕鳥在面對危險時會怎麼做呢?

前面我們說,鴕鳥會緩緩地趴下來,把長長的脖子也放在地上,抬起腦袋觀察。

鴕鳥的眼睛非常大,視野非常寬闊,再加上鴕鳥長得高,視野就看得更遠,所以在危險靠近之前鴕鳥就可以發現了。

鴕鳥一般是一隻雄鳥帶領幾只雌鳥結群生活、活動,如果發現任何危險都立馬就跑,那對體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好不容易找到的覓食的地方,也就意味著要失去了。

所以它們會選擇就地找一個隱蔽的地方趴下來,悄悄觀察敵人的動作。當鴕鳥趴下來的時候,保護色加上光線等問題,遠處的動物就可能以為這只是一個小土堆,放棄這次捕獵。

如果騙不過,那就只能跑了,有敵人要吃自己,不跑還把頭埋進沙子?要真是這樣鴕鳥早滅絕了。

鴕鳥可以以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瞬間沖刺,保持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奔跑十分鐘,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奔跑二十分鐘以上,耐力非常持久。一步可跨越8米遠,能跳躍達3.5米高。

在自然界,除了短跑高手獵豹,其它動物很少有追得上鴕鳥的,不只是時速上,更關鍵的因素在於速度。食肉動物保持高速奔跑去捕獵,往往只能堅持一分鐘左右, 一分鐘之內沒能把鴕鳥拿下,就很難再追上鴕鳥了。

如果實在跑不過,鴕鳥也會正面進攻。鴕鳥的腿部力量驚人,而且腳趾靠內的那一側有長而且尖銳的指甲,一腳甚至能把花豹踹飛出去。

尤其是在繁殖季節,鴕鳥絕不會後退,會擺出攻擊的姿態來保護自己的蛋。

更何況,但凡鴕鳥有求生的本能,就不會把頭扎進沙子里躲避敵人,世界上好像還沒有哪種動物能讓自己在沙子里呼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