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命懸一線?自 1950 年以來,全球一半以上的珊瑚礁已經消亡

圖片來源:Mayumi.K

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由於受到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等影響,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珊瑚礁已經消亡。

從世界范圍來看,自 1957 年以來的半個世紀中,珊瑚涵蓋面積已經減少了 50%,這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服務能力也隨之下降。

珊瑚可能會恢復,但這將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保護珊瑚礁免受過度捕撈,並限制氣候變化的影響。這項由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領導的研究發表在《一個地球 (One Earth)》期刊上。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 Tyler Eddy 博士表示,「這是一個行動的號召——我們一次又一次從漁業和生物多樣性研究中聽到了這樣的聲音。我們知道珊瑚礁是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可以保護自然,還可以支持利用這些物種來獲取文化、生存和生計手段的人類。」

圖片來源:Vardhan Patankar

珊瑚危機

珊瑚礁是最重要的水下棲息地之一。雖然絕大多數人可能更熟悉熱帶珊瑚,但珊瑚礁其實存在於各種地方,甚至英國在康沃爾和蘇格蘭海岸附近也有冷水珊瑚礁。

這項新研究重點關注熱帶珊瑚。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食物來源,熱帶珊瑚對水生物種和人類都極為重要。

珊瑚由珊瑚蟲的骨骼形成,珊瑚蟲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的鈣元素以及二氧化碳,這些成分在珊瑚蟲體內形成了碳酸鈣。碳酸鈣為物種提供棲息和繁殖的珊瑚礁。

但這些碳酸鈣骨骼卻也使得珊瑚容易受到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上升的影響。二氧化碳氣體溶解到海水中會使海水的酸性增強,而海水酸度的增加會導致更多的碳酸鈣溶解其中,進而減少了可供珊瑚重建骨骼的碳酸鹽量。

此外,氣溫上升也是一種風險。水溫升高會導致與珊瑚共生的海藻的離開,使珊瑚失去生命力,變成白色,這種現象被稱為「珊瑚白化」。雖然這對珊瑚來說屬於正常的應激反應,但它們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反復的白化現象會導致珊瑚死亡。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 1957 年至 2007 年間的研究發現,珊瑚礁上的活珊瑚覆蓋率下降了大約 50%。大多數國家每十年下降 6.8%,盡管包括日本和馬來西亞在內的少數國家在此期間有所上升。

珊瑚礁覆蓋率的下降也對其支持的物種產生了影響。珊瑚礁上的物種多樣性下降了 63%,魚類物種的豐度下降了 60%。

在許多情況下,損失的確切程度是未知的,因為世界上許多地區都缺乏 20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珊瑚礁狀況的歷史記錄。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已經有所改善,但世界上某些地區可供分析的記錄仍然有限。

圖片來源:Ethan Daniels

魚類數量下降

珊瑚礁的持續退化不僅對珊瑚本身影響極為嚴重,這也給依賴珊瑚礁生活的人們造成了重大損失。據估計,約有 600 萬人依靠珊瑚礁生活,他們以捕魚為生。

這項新的分析發現,許多人的飲食和生計已經受到珊瑚礁變化的影響。自 2002 年以來,盡管捕撈努力量一直在增加,但漁獲量卻逐年下降。

該研究的合著者 Andrés Cisneros-Montemayor 博士表示,「看到野火或洪水的照片和視訊讓我們感到心痛,這種程度的破壞正在世界各地的珊瑚礁上發生。」

珊瑚礁的消亡正威脅著人們的文化、日常飲食和歷史。這不僅是一個環境問題,也是人權問題。

近些年來,世界各地區正採取多種措施保護和修復珊瑚礁,包括珊瑚移植、海水降溫等;部分地區還開展漁業保護工作,通過引入保護區和配額,試圖幫助珊瑚礁重新恢復生機。

然而,這些措施的效果各不相同,因此研究人員呼籲全球共同努力應對影響珊瑚礁的各種問題。他們希望看到世界各國在氣候、生物多樣性和漁業政策方面採取綜合措施,以幫助扭轉珊瑚礁目前正在經歷的持續退化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