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鮑菇也曾驗出「米酵菌酸」!營養師勸:「2現象」就別吃了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的食物中毒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起事件的罪魁禍首是「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對此,專家指出,米酵菌酸不僅在米麵製品中可能出現,台灣過去也曾在腐敗的杏鮑菇和帶有鳳梨果腐病的鳳梨中檢測到此毒素。

杏鮑菇也曾驗出「米酵菌酸」!營養師勸:「2現象」就別吃了

 

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長翁瑞宏指出,過去曾在南投、台南兩地的腐爛鳳梨果核中發現米酵菌酸,腐敗杏鮑菇中也曾發現它們的蹤跡。不過因為米酵菌酸只在食材、植物中被驗出,所以台灣衛生單位對這類食物中毒案件知之甚少。

▼營養師蔡宜庭日前也在臉書粉專「珍妮絲營養書-蔡宜庭營養師」發文說,菇類是非常特別的食物,它們在生物課本上屬於「真菌界」,但在營養的6大類食物分類中屬於「蔬菜類」。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增加用餐飽足感,是可用於減重的優質好食材。另外,菇類的蛋白質含量比較高,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資料顯示,100公克的杏鮑菇與同樣重量的高麗菜相比,杏鮑菇的蛋白質含量是高麗菜的2倍。

杏鮑菇也曾驗出「米酵菌酸」!營養師勸:「2現象」就別吃了

 

蔡宜庭還分享了挑選及保存杏鮑菇的秘訣,建議挑選外觀完整、菇柄肥厚挺直且呈乳白色、摸起來有彈性、有菇類清香無酸味的杏鮑菇,不要買摸起來水氣太重的。存放則以冷藏為佳,但菇類不建議放太久。雖然杏鮑菇跟其他菇類相比,可以放冰箱久一點,但如果已有黏液或變黃,建議就不要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