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萬高職生消失!台灣陷「師傅消失」危機 未來你家水電恐沒人修、冷氣沒人裝

台灣技職教育失衡,導致基層技職人才流失嚴重。在少子化影響下,從101至111學年度,高中學生減少了10萬人,但高職學生卻足足少了22萬人。根據教育部數據,109學年度專業群科高中畢業生中,有8成以上選擇升學,只有1成多選擇直接就業。

 

▼基層技職人才流失,不僅會影響產業結構,還會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就曾說:「全球化下,知識型人才可從各國獲得,但你家水電、瓦斯壞掉,沒人能從別國飛過來幫你修。」

 

 

那麼,技職教育為什麼會嚴重傾斜?首先,這跟華人社會根深柢固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價值觀有關。正常的職業結構應該是「正金字塔」,基礎、中階的技術人力佔大部分,但台灣的教育卻是「倒金字塔」結構,基礎、中階人才變少,卻培養了很多高階管理人才。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則是教職體系與社會大眾,對於技職教育理解太少。教育部國教署高級中等教育組長黃瀞儀就曾說,大部分國中小老師是師範體系出身,對技職教育未必了解,必須強化他們對職業途徑的理解,才能鼓勵學生多方思考未來。

 

為了解決產業缺工與過多技高生選擇升學的問題,教育部從110學年度推出產學攜手合作計畫2.0,透過技高、企業、科技大學三方合作,讓不擅長考試的學生無須參加升學考試,以技術實作完成技高及科大學業,同時銜接企業工作。實施一年以來,就讀人數成長近3倍。

 

▼不過台灣人口7成集中在6都,要阻斷地方凋零,最重要的是將在地青年留在家鄉。然而產攜2.0中,科大卻常位於外地,無法吸引在地技高生留在當地服務,對城鄉均衡發展的貢獻有限。這需要政府、學校、民間企業三方合作,以彈性方式解決基層技術人才的斷層問題。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就提出技職教育培力計畫,希望能讓在地青年根留家鄉。

 

解決台灣技職教育失衡和基層技術人才流失的問題,需要政府、學校、民間企業及社會大眾共同努力。只有在各方面取得突破,台灣才能成功應對基層技術人才短缺的挑戰,維護產業結構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