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不叫名字「改叫座號」?網曝關鍵:家長要求保護個資

近日,有不少家長發現,許多國小生在與家人分享學校生活時,已不再使用同學的名字,而是改以座號稱呼同學。這一現象在社群平台引發廣泛討論,家長們普遍感到困惑,究竟為何孩子們不再使用名字,而是以號碼相稱?隨著討論的深入,有家長解釋,背後原因可能與家長對個資法的過度敏感有關。

一位媽媽於10月18日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提問:「為什麼現在國小生都不叫同學的名字,都叫號碼?」她舉例說道,孩子回家分享學校生活時會說:「我們班18號說我牙齒很白」、「我們班16號上課被老師罰站」等,讓她感到疑惑。該貼文曝光後,引來許多家長的回應,表示自己也有類似經歷。

針對這一現象,部分網友認為孩子使用座號稱呼同學,主要是因為記不住同學的名字。有人指出,「跟你講名字,你也不知道是誰」,也有家長反映,孩子自己可能也記不清同學名字,反而座號容易記住。有趣的是,部分網友分享家長的記憶方式,稱自己也常用描述性詞語來記住孩子的朋友,如「住淡水的」或「跟你一起去圖書館的」。不過原po表示,當她詢問孩子座號所對應的名字時,孩子們通常能夠答出來,這讓她更加疑惑,為何孩子們仍習慣用座號來稱呼。

隨著討論的深入,一些家長分享了幾個極端案例,認為這一現象可能與個資法的過度解讀有關。一位家長回憶,在疫情期間,老師於班級LINE群組中公布幾位未上線學生的名字,卻遭到某些家長質疑,認為公布孩子名字違反個資法,應該以編號代替。該家長提到,這起事件甚至引發了公開批評,反對家長們彼此間公開孩子名字,進一步推動了使用座號的風氣。這一說法引發不少網友認同,部分人表示,家長過於敏感的反應,導致老師和學生逐漸習慣以座號來稱呼,避免涉及個人隱私的爭議。

不僅家長對此現象困惑,一些教師也對使用座號表示理解。一位老師在討論中坦言,隨著學生人數不斷累積,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變得愈發困難。當學生數量超過500名時,許多老師只能以座號來進行管理和授課,這種現象在教學現場已非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