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不存在的戰區》,2021年的四月新番"輕改作品"。 然而很多人在新番清單上並不能成功發現其存在。 果然,是不存在的"番劇"呢。
該作品於2017年2月,電擊文庫第23回電擊小說大賞、獲2018「這本輕小說真厲害! "新作部門第一、總榜第二的佳績。
以獲獎的成績來說,可謂充分地表達出了這部作品的原作輕小說優秀程度。
不過這裡有個前提,以上的大賞都是基於原作第一卷的內容。 雖然後面幾卷的內容擴展得不錯,但相比較而言還是第一卷過於驚豔。
也正是這僅僅一卷的內容,不少觀看過原作的漫迷對其大多都是讚賞有加,更有甚者評價為"差點一卷封神"。
但儘管如此,該作品在國內的熱度卻並不算高,甚至不少漫迷在看過當前連載的TV劇集後,認為也不過如此。
其中評價「不過如此」的漫迷提出的最大的問題在於:擁有武器以及多年戰鬥經驗的「86們」,為何如此「心甘情願」的任由他人驅使。
《86,不存在的戰區》到底為何出現評論如此兩極分化的情況?
TV動畫魔改故事敘述節奏,原作黨不滿這樣的刻意安排
對於一部起始於輕小說的作品,能夠被TV動畫化是喜歡這部作品的漫迷們最想要看到的。
因此在《86,不存在的戰區》宣布動畫化時,不少漫迷都表示極度開心,然而當TV動畫真正地放在各位原作漫迷眼前後,才發現"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劇情刪減魔改,背景設定通過碎片化資訊讓路人漫迷猜測的方式可謂極大地損傷了這部作品的"路人緣"。
開篇不明所以的劇情改編,雖然體現了當前作品的「機甲科幻」設定,但背景中那狂吼的管制員的存在可謂意義不明。
其次,則是視角來到女主蕾娜這邊,對於故事背景設定上,關於"86存在"的解釋被刪減,原本理當一上來就告知觀眾相關的設定,不知道是否是受到了"宮崎英高老賊"的影響,居然採用碎片化方式傳遞資訊。
背景播放的廣告,蕾娜同事陰陽怪氣的語氣以及蕾娜連線後前方戰區"昂宿星"小隊的回應等,這些一點一點的資訊還要讓觀眾去拼湊猜測... ...
其次則是視角轉換下敘事手法,雖然忠於原作,但是卻將原本的故事節奏打亂來了一撥縫合操作。
前一刻前線眾人還歡聲笑語,後一刻則變成"辛"葬送隊友。 戰爭的殘酷對比效果並未能達成,反而過於"生草"。 畢竟人物都未能塑造起來,如何打動人心。
因此對於以上種種問題,原作小說黨們其實並不滿意,但好歹喜歡的作品能"動起來"還是給出了不錯的評分。
為人詬病的"86"不反抗,並宣揚唯一生存的意義就是戰鬥
《86,不存在的地區》本身乃是雙線操作,敘事視角會多次在男女主兩方之間往復切換。 對於這樣的敘事方式,有人歡喜有人憂。
原因在於雙線敘事下,在魔改劇情後刪減掉"回憶"採用口述的方式講述"86們"殘酷的境遇,白人種對於"86"非人類的看法。
對於這些背景設定都被製作組細節化、碎片化,可謂是意識流了。 並由此引發了一個對路人來說迷茫的問題:
在這樣的世界背景下,為何持有武器並遭受壓迫的「86們」為何不能群起反抗?!
對於這樣的問題,原本在原作小說中有著清晰的描寫:
- (1)為了讓"86"順從地進行戰鬥,是專門出臺了相應的政策鼓勵,若能兵役服滿將能以"名譽馬萊人"的方式回到"85區"。
- (2)在"86區"與"85區"接壤之地,埋設有"地雷陣",大量的"地雷"除了預防敵人無人機的侵入,也用於防止"86"反噬。
- (3)"85區"建造有防"超巨大巨人"般的城牆,以此來保護"85區"。 城牆之上架設有炮臺,算是最後的防禦戰線。
其次,則是一些細節上面的東西:
- (1)"葬送者"辛所在小隊成員數量不多,其他各地"86"小隊同樣如此
- (2)武器補給全部由"85區"定期定量配送,資源本身配合不停的戰鬥十分匱乏
- (3)辛等人都是"未成年"的年歲,且幾乎都已經參軍戰鬥長達4年,多年的戰鬥"86"成員都基本消耗殆盡,只能讓小孩上戰場了。
對於這樣的境況,辛等"86們"其實"活著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消失了。
但無力反抗的"86"們還是決定戰鬥到底,因為這是他們反抗這不公平命運的"最後的方式",也是他們所能體現"活著的唯一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