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這是個,各自夫妻檔比較的故事

n 368353


資訊科技(英語: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也稱資訊和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資訊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總稱,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訊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部署資訊系統及應用軟體。依照儲存和處理資訊的不同,可以將資訊技術的發展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前機械時期(3000 BC – 1450 AD)、機械時期(1450–1840)、機電時期(1840–1940)及電子時期(1940–現時)。本文主要介紹1940年起電子時期的資訊技術。

在商業領域中,美國資訊技術協會(ITAA)定義資訊技術為「對於以計算機為基礎之資訊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實現、維護或應用。」。此領域相關的任務包括網路管理、軟體開發及安裝、針對組織內資訊技術生命週期的計劃及管理,包括軟硬體的維護、升級和更新。

資訊技術一詞最早是出現在1958年《哈佛商業評論》中,一篇由Harold J. Leavitt及Thomas L. Whisler所著的文章,其中提到「這種新技術還沒有一個單一的名稱,我們應該將其稱為資訊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資訊科技的研究包括科學、技術、工程與管理學等學科,這些學科在資訊的管理,傳遞和處理中的應用,相關的軟體和裝置及其相互作用。

資訊科技的應用包括電腦硬體與軟體、網路與通訊技術、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等。電腦與網際網路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的使用電腦來生產、處理、交換與傳播各種形式的資訊(如書籍、商業檔案、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圖形、影像等)。

應用

在企業、學校和其它組織中,資訊科技體系結構是為了達成戰略目標,而採用和發展資訊科技的綜合結構。它包括管理和技術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職能與資訊需求、系統組態、和資訊流程;技術成分包括用於實現管理體系結構的資訊科技標準、規則等。由於電腦是資訊管理的中心,電腦部門通常被稱為「資訊科技部門」。有些公司稱這個部門為「資訊服務」(IS)或「管理資訊服務」(MIS)。另一些企業選擇外包資訊科技部門,以獲得更好的效益。

數據儲存

主條目:數據儲存裝置

像Colossus電腦這樣的早期電子計算機是利用穿孔紙帶來儲存資料。這是一種長條形紙帶,上面一系列孔表現數據,這種技術早已過時。現代計算機所使用的數據儲存介質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是使用水銀製成的延遲線儲存器,開發目的是為了移除雷達的背景雜波,但只能循序存取。第一個可隨機存取的數字儲存裝置是基於標準陰極射線管的威廉士管,但儲存在其中的資訊是揮發性(volatile)的,必須定期重新整理(refresh),並且電力一旦中斷數據就會丟失。最早的非揮發性儲存器是在1932年發明的磁鼓,用在費蘭蒂1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商業化的通用型電子計算機。

IBM在1956年推出了第一個硬碟驅動器,作為其IBM 305 RAMAC計算機系統的一個組件[。現今大部份的數據儲存在硬碟中,或是CD-ROM等光學介質中。直到2002年,大多數資訊仍以類比裝置為主要儲存裝置,但那一年數位裝置容量首次超過了類比裝置。截至2007年,全球儲存的數據中有近94%採用數字方式進行:硬碟為52%,光學裝置為28%,數位磁帶為11%。據估計,全球電子裝置資訊儲存容量從1986年的不到3艾位元組(EB)增長到2007年的295艾位元組,約每3年翻一番。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