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這是個,幫助養子重新去上學的故事

n349307


胡蘿蔔(學名:Daucus carota subsp. sativus),又稱紅蘿蔔番蘿蔔丁香蘿蔔[1]、胡蘆菔金赤珊瑚黃根

甘筍金筍紅菜頭(閩南語、潮汕話、客家語)等,是繖形科胡蘿蔔屬二年生植物,以呈肉質的根作蔬果食用。

名字由來

胡蘿蔔原產於亞洲的西南部,栽培歷史在兩千年以上。公元8世紀由莫耳人引入西班牙,10世紀時西亞人、印度人和歐洲人食用的胡蘿蔔是紫色的,現代的胡蘿蔔也在10世紀出現於阿富汗。11世紀猶太學者西蒙·息斯的記載中已經出現紅色和黃色的胡蘿蔔。16世紀傳入美洲。

約在13世紀,胡蘿蔔從波斯引入中國,發展成中國生態型,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記載,因為從胡地傳來,味道像蘿蔔,故名「胡蘿蔔」。中國的胡蘿蔔以山東、河南、浙江、雲南等省份種植最多。胡蘿蔔於16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當時漢字名為「人參」,現今在日本仍以「人參」或「參」做為胡蘿蔔的和名。

形態

胡蘿蔔為兩年生草本植物,有9對染色體,屬半耐寒性長日照植物,喜冷涼氣候。三回羽狀全裂葉,叢生於單生的短縮莖上。頂端各著生一復傘形花序,有糙硬毛,花朵為白色或淡紅色,花期5至7月。異花傳粉。雙懸果,果實圓卵形。肉質根有長筒、短筒、長圓錐及短圓錐等不同形狀,白、黃、橙、橙紅、青、紫、黑等不同顏色。

栽培

胡蘿蔔從栽培到收穫最多需要四個月時間,但在良好的種植情況下一般只需要70至80天。胡蘿蔔一般在秋季播種冬季收穫,不過也可以進行反季節栽培,也就是春天播種夏天收穫。主要是看所在地域,因地制宜。胡蘿蔔肉質根在攝氏溫標18至23 °C(64至73 °F)時發育良好,發芽溫度為攝氏溫標20至25 °C(68至77 °F)。由於胡蘿蔔根系發達,保持土質疏鬆對於胡蘿蔔的生長有利,適宜種植在沙質土壤之中。栽培的前期不能過量施水,以防地面部分生長過度。後期則要保證供水充足以使肉質根能夠充分發育。優秀的胡蘿蔔栽培種在合適條件下,最高畝產可達6000公斤(每公頃90噸),其常見病蟲害包括黑斑病、黑腐病、根結線蟲病、軟腐病、胡蘿蔔花葉病等。

營養

胡蘿蔔營養豐富。人們一般食用其肉質根,有時也食用胡蘿蔔葉。胡蘿蔔種子內含有揮發性油。胡蘿蔔根可以直接生食,也可加工成塊、丁、絲同其他食材一同烹飪。胡蘿蔔汁也是一種常見的胡蘿蔔加工製成品,胡蘿蔔汁或胡蘿蔔泥也可和麵粉或米粉等澱粉類物質混合做成糕餅類食物。還可醃制、醬漬、制干或作飼料。其風味主要來自於萜烯類物質,該物質味道較為獨特,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胡蘿蔔的營養成分中,最重要的就是因其得名的胡蘿蔔素,胡蘿蔔根內含有α、β(大多藏在外皮)、γ、ε-胡蘿蔔素和番茄烴、六氫番茄烴等類胡蘿蔔素,胡蘿蔔素有治療夜盲症、保護呼吸道和促進兒童生長等功能。此外,胡蘿蔔還含較多的維生素,鈣、磷、鐵等礦物質,澱粉、纖維素等醣類物質。

文化

有些時候,胡蘿蔔被視作是賞賜的代名詞。如政治用語胡蘿蔔加大棒,意為恩威並用,以使對手同意自己的要求。

在源自西方的流行文化中,胡蘿蔔被視為兔子最喜歡的食物,但事實上胡蘿蔔不是兔子理想的食物,甚至吃太多胡蘿蔔會讓兔子生病,而兔子真正主要的食物是乾牧草和專用飼料。兔子與胡蘿蔔的這一組合,如同老鼠與乳酪一樣,已成了常見的刻板印象,並經常用在寓言、笑話、動漫插畫設計甚至管理學中。

不同名稱的使用

在香港不同種的胡蘿蔔會分別命名為紅蘿蔔或甘筍。紅蘿蔔個子比較大,纖維較粗,生食時口感差,適合用來煲湯;反之甘筍個子較小,纖維比較幼細,可供生食,如做沙拉,但卻不宜煲湯。

營養素(英語:nutrient),也叫營養成分養分營養,指食物中包含的熱量及其他有利健康的成分。營養學是解釋食物中營養素和其他物質與生物體的維持,生長,繁殖,健康和疾病相互作用的科學。人以及多數動物攝入食物以獲得足夠的營養素;攝取食物後,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利用食物中身體需要物質(養分或養料)以維持生命活動。通過適當的攝入營養可以免去很多疾病。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