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倉唯教你如何握手


握手是一種短暫的禮節,兩個人握住對方的左手或右手,通常伴有兩手的簡短搖動。通常在會議,離開,祝賀或達成一致時握手。握手的目的是表達信任、協調及平等,可能發源於說明手中沒有武器的手勢。在英語系國家,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會握手,但是在商業場合,不論男女握手都是標準的禮節。握手時握得太牢的話,會被認為是一種體現強權或屈從的沒趣之事。在商業、政治、社交上的一個受國際廣泛使用的的方式。部分人會以別人握手的方式時,分析出他的性格。不過在2008年,英國倫敦大學早前進行一項研究,發現人們雙手經常沾滿各類細菌,與人見面打招呼時,握手比親臉頰更容易傳播病菌。

手的禮儀

握手除了力度很重要以外,誰先伸手也是握手很重要的一環:

  • 女士先伸手
  • 長輩先伸手
  • 上級先伸手
  • 主人先伸手

習俗

握手有多種不同的習俗,有些是通用而有些只適用於某些特定文化圈:

  • 拒絕握手會普遍被視為不當,大部份社交圈子都會由社會階級較高的一方主動開始握手。
  • 有些地方的人會用兩隻手來握手,但大部分地方的人都是握右手。
  • 童軍及劍擊運動員都會明確地使用左手握手,這是由於他們的右手分別持著旗和劍的緣故。
  • 秘密結社及兄弟會通常會使用特定的秘密握手形式作識別夥伴之用。
  • 在美國文化中有一種「弟兄握手」(Soul Brother Handshake,其中Soul Brothers是黑人間互稱弟兄的稱呼),又叫「力量」或「團結」握手,始於1960年代,由非裔美國男性開始使用的,至今亦廣為不同種族的人使用,尤其被年青人用於表達深厚的友誼。通常由三個動作組成,開始的是傳統的掌對掌握手,接著是兩隻拇指很快地互握一下,最後是兩人各用其餘四隻手指鉤著互握(像鐵路上的連結器那樣)。變種包括在上述最後加上high five那樣的擊掌、拳頭互碰、上拳擊下拳、假裝互摑耳光或指關節互擦。
  • 在伊斯蘭教中,握手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禮節,握手同時會以阿拉伯語的「祝你平安」(Assalamu alaikum)來問候對方。
  • 2003年台灣發生SARS疫情後,為防止傳染病蔓延,在中華民國由衛生署(今 衛生福利部)推動「拱手不握手」,鼓勵民眾以不會直接接觸雙手的拱手取代握手做為表達禮貌的方式。
  • 2020年COVID-19疫情擴及全球,為避免病毒擴散,開始興起以擊拳(Fist bump)或碰肘(elbow bump、elbump,又稱「擊肘」)取代握手。
  • 武漢人因應瘟疫情況,發明了腳碰腳的打招呼禮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