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發現一種怪雞,紅臉紅腳紅尾巴,被捉住就不吃不喝絕食而亡

西藏林芝市魯朗鎮內的魯朗林海,是一處雲山霧海裡的森林,兩側青山蔥蘢,由茂密的雲杉、松樹與冷杉林組成,周邊雪山林立,中間是整齊的草甸。溪流蜿蜒,木籬笆、木板石屋星羅棋佈,勾畫出一幅恬靜的「山居圖」。

穿過村落,進入一片原始森林,纏繞在樹幹上的松蘿一縷縷從樹上垂下,倒下的枯木上長滿了苔蘚、地衣,地面上堆滿了厚厚的樹皮、落葉,濕漉漉的。突然,一隻美麗的怪雞在眼前一閃而過,前面還有三四隻在草坪上曬太陽,稍遠的一根枯樹旁,還有一隻不時以喙梳理自己的羽毛。看見它那高聳的發冠,紅紅的眼圈,猩紅的腳和一身五彩斑斕的羽毛,便知道是血雉。

血雉隸屬雞形目雉科血雉屬,是二級保護鳥類,主要分佈在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祁連山脈和秦嶺地區。從雲南老君山的林區一直到西藏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多雄拉山口的冰川區域,都有他們的身影。尼泊爾、不丹、印度和緬甸等地有現身。

01紅臉紅腳紅尾巴,頭頂有一撮羽冠,緊張時會豎立起來

雄鳥紅臉、紅腳、紅尾巴、紅眼睛,所以被大家稱為血雉。當然,它的別名還有很多,各地根據它的生活習性不同,取了很多具有當地特色的俗名。

青藏高原的藏民喜歡其紅色的腳,親切地叫它「紅腳雞」;在四川,因其羽毛形似柳葉,就稱為「柳雞」;雲南麗江與大理等地,因其主要棲於松林和雲杉林,喜愛吃松葉和種子,又稱為「松雞子」;在甘肅南部,大家認為其胸側和翅上覆羽沾綠,稱它為「綠雞」;而全國各地,普遍稱呼它為血雞。

血雉全身羽毛由黑、黃、綠與紅四種顏色混合而成,順滑蓬鬆的羽衣以藍灰色為基調,胸口和翅膀上方的羽毛呈現嫩綠色。它擁有一身柳葉形羽毛,長而下垂,羽毛上都有白色羽幹紋,就像一老漁翁身披一件長長的蓑衣。

血雉的雄鳥與雌鳥不同,往往色彩明豔,外表鮮豔。儘管血雉亞種分化有12種之多,各亞種之間的羽色變異較大,但是,血雉所有亞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臉、腳以及尾巴都是紅色的,比較耀眼。遠遠望去,就像是淋了一場血雨,鮮紅貼著身體,在綠色羽衣裡淋漓而下,連腳都被染紅了。

此外,血雉的外形上還有一個鮮明的特徵,在它的頭頂上,有一撮灰羽並向後延長成羽冠,十分的張揚,只要一緊張,羽冠就會驚恐地豎立起來。

02性格剛烈,如果被捉住就不吃不喝,甚至會絕食而亡

血雉生活在高海拔地區,一般在海拔2000-4900米高寒山區的高山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和杜鵑灌叢,而且血雉的行蹤極為隱蔽,數量又稀少,平日裡想要見一面它們靚麗的身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次在魯朗林海出現一群,實屬不易。

白天主要在林下地上,晚上到樹上棲息。通常天一亮即開始覓食,一直到黃昏,中午常在巖石旁或樹蔭處休息。血雉輕易是不會飛翔的,只有黃昏以後它們才會飛到一些比較低的樹枝上休息。

它們也有季節性垂直遷移的習性,夏秋季,它們選擇在高海拔地區生活,相對安全一些,因為它們不善飛,多在地面活動,天敵甚多。冬季,它並不怕冷,但因為高海拔地區缺少食物,只能遷移至較低海拔越冬。

這貨其實很喜歡湊熱鬧,如果不是繁殖期,不同家族會組成群體一起活動,無論是覓食還是休息。多的時候一般達到30-40隻,少的話也有10多隻。

雌鳥、雛鳥都有保護色,羽色暗淡,斑麻如土,不容易引起天敵注意,但也難保不會遇到天敵襲擊。它們有個獨特的蹲伏反射方法,只要天空一有猛禽現身,便立即伏在地上,一動不動裝死。這時候,披著一身血衣的雄鳥,還真是模範丈夫,為了保護雛鳥與雌鳥,故意飛起吸引天敵注意。連生死都不顧,真愛呀!

血雉生下來就是倔脾氣,它的性格不是一般的剛烈。如果被人捉住,它會不吃不喝,甚至會絕食而亡,頗有幾分君子的風范,很值得人類學習。可見,血雉很難被馴養的,就算你在野外抓一隻血雉帶回家,也很難養活。

03從不挑食,會刨土找昆蟲吃,連蜈蚣也敢下手

血雉像個退休的小老頭,整日過著與世無爭、自食其樂的日子。從不挑食,日常吃的食物主要以植物為主,已經記錄到近100種,地面上可見的各類植物的嫩芽、嫩葉乃至花朵、漿果、種子以及地衣等都是它的菜。

它食譜上的種類隨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夏季和秋季主要食物有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漿果、種子以及苔蘚、地衣等;冬季和春季以各種樹木的嫩葉、芽苞、花序等為食。

當然,遇上不好的年份,血雉便會用自己的腳爪去刨土,運氣好的話,還能抓到一些昆蟲,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動物學家曾記錄到血雉捕食鱗翅目幼蟲、蚱蠓、金花蟲等小昆蟲

有個時候,實在是食物短缺,哪怕是蜘蛛、蜈蚣這樣的等小型無脊椎類動物,血雉也是一樣會吃的,血雉明知道蜈蚣很危險,但也管不了那麼多,總比餓死強吧。

血雉還是個急性子。找到食物了也不會停下來,喜歡一邊走一邊吃。還不止這些呢,好像是怕別人搶走了似的,它啄食的速度特快。

04為了爭奪配偶權,兩隻雄鳥甚至頭對頭猛啄對方,直到一方認輸逃走

每到3月底-4月初,就是血雉談情說愛的時節,雄性血雉這時就得準備一身漂亮的「衣服」,喉部就會長出一些血紅的羽毛,整日在雌雄血雉面前載歌載舞,有時還會亮亮嗓子,來吸引別的群裡「姑娘」。

如果看到別的雄性也來爭寵,就有鬥爭發生,很多時候打得相當激烈,它們常在林間追逐或繞大樹轉圈,或者乾脆正面相向,大打出手。兩隻雄鳥甚至頭對頭猛啄對方,直到一方認輸逃走為止。

勝利的一方就與雌鳥組成家庭,離開越冬地區,到亞高山針葉林佔領巢區。整個配偶關係可維持到整個繁殖季節,繁殖季節一過,就各找各媽。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要結婚必須買新房,血雉也一樣,過新婚的日子要築個巢。它們也會看風水,大多把巢築於人跡罕至的灌木叢中或者腐爛的倒木旁,巢建得很隱蔽,一般的捕獵者很難發現。

找到一個比較中意的凹坑後,就在裡面墊些筒草、松葉、雲杉葉、蒿草和細根,上面再鋪點兒苔蘚、松蘿或者自己的羽毛,用身體壓迭,使之堆成疏鬆的巢。

從外表看,巢穴呈淺碟形,巢口朝向陽的一方,這樣能讓寶寶隨時曬到陽光。儘管巢穴比較簡陋,但在血雉眼中這就是一個舒適的家了。當然,萬一巢在產卵期被風雨或者捕獵者破壞,血雉還會重新做一個巢的。

05雌鳥繁殖期間很是戀巢,即使用樹枝來驅趕也不出巢

築巢之後,一般就到了4月下旬,雌鳥便開始產卵了。雌鳥每次產卵後,常在巢內靜臥半個小時,才離巢同雄鳥一起覓食,一般在巢區周圍覓食。每隔2-3天產1枚卵,一窩產5-10枚卵。

卵呈長卵圓形,淺黃色,上面有許多形狀不一的濃赭色斑點和細小的暗色細紋,這樣一來,就與地面枯枝敗葉的顏色相仿,避免烏鴉之類的壞傢伙來偷吃。

產完最後1枚卵後才開始孵卵,孵卵的重擔全部由雌鳥來承當。孵卵還真是技術活,雌鳥要消耗自身大量的能量,來維持卵的溫度恆定。奇怪的是,雌鳥這時很戀巢,常常人至巢前也不肯離巢,即使用樹枝來驅趕也不出巢。

不過,不用擔心,這時,雄鳥也沒有閑著,它就在巢周圍的區域內巡視護巢,一方面阻止同類進入巢區,另一方面及時發現捕食者。當然,雄鳥有時也來到巢邊,不忘與雌鳥親熱一番。

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賈陳喜發現,雌血雉一天中從黎明離巢到中午回巢,有大約7個小時不在巢中。整個孵化期,雌血雉也只有70%的時間在巢中孵卵。難道是雌血雉在孵卵期「心不在焉」?

其實,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血雉的卵具備了更強的禦寒能力,可以經受更大幅度的溫度變化,以此來保證高孵化率。相反,血雉孵卵溫度的大幅度震盪,不僅沒有影響其孵化率,事實證明有利於刺激卵中胚胎的發育。

雌鳥也是很有愛心的媽媽,每當出外覓食前,總是把一些枯草葉或羽毛蓋在卵上,把卵隱蔽起來。經過一個月的孵化,雛鳥就破殼而出了。

出殼後,血雉雛鳥絨羽一干就能到巢邊活動。雌血雉護雛性極強,當雛鳥受到烏鴉侵害時,會不顧一切地沖向它。在育雛期,雄鳥與雌鳥一起育雛,直到小血雉長大。

結語

美麗的大自然中,每一個小精靈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我們不應為了一己的私慾而破壞大自然的和諧,如果你以後在野外遇到了血雉,請不要試圖捕獲它們,就讓它們自由的生活在大自然中,因為它們才是森林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