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足類動物,海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脊椎動物之一,包括魷魚、烏賊、章魚和鸚鵡螺,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在頭足類動物中,體型巨大的大王烏賊、極善偽裝的擬態章魚、歷史悠久的鸚鵡螺,以及毒性強烈的藍環章魚等廣為人知,但如果要在其中選出最艷麗、最迷人的代表,「火焰烏賊」當之無愧。不過由於它們很難找到,因此很多人並不十分了解這種華麗的生物到底有多奇妙~
棲息環境
圖片來源:Silke Baron
火焰烏賊 (Metasepia pfefferi) 主要分佈於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馬來西亞與澳洲北部熱帶海域,它們偏愛沙質或泥濘的海底。這是一種淺水烏賊,不會移動到海面以下 86 米深處。
火焰烏賊經常在白天活動,其體長只有約 8 厘米,在烏賊中算是比較小的(一般烏賊通常可以長到 15-25 厘米),主要以螃蟹、蝦等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有時也會捕食一些小魚。
體色鮮艷
對於火焰烏賊,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其華麗的顏色。
火焰烏賊原本的體色是深褐色,其上覆蓋著白色和黃[色.圖]案。如果受到干擾或感覺到危險逼近,就會在體表、觸手和頭部快速閃爍著黑色、深褐色、白色與黃色的斑紋;在發動攻擊前,其觸手前端也會顯現出明亮的紅色。火焰烏賊醒目的顏色使其成為潛水員和水下攝影師最喜歡的拍攝對象。
不過,盡管外表色彩鮮艷,但它們卻能很好地偽裝自己,融入周圍環境中,人類或捕食者很容易與它們擦身而過。
變色原因
圖片來源:FENKIEANDREAS/FOTOLIA
事實上,為了融入沙地或泥濘的環境中,火焰烏賊大部分時間都在偽裝。當偽裝失敗后,它們就會閃爍其明亮的顏色來迷惑或警告捕食者。研究發現,它們可以在 700 毫秒內完成這項工作。
很多時候,變色都發生在狩獵中。在捕食時,火焰烏賊會改變鰭狀物的顏色,同時以類似獵物所食的生物的方式移動,比如海藻和其他海草等。
另一種欺騙和捕獲獵物的方法是催眠。快速變色的脈動可以催眠距離其足夠近的獵物,它們引誘這些被催眠的魚或螃蟹來到身邊,並趁機將其吞下。
此外,在海底行走時,火焰烏賊會產生色彩的波紋效果,同時有節奏地揮動它的鰭。這些艷麗的波紋也被用來吸引潛在的伴侶。
致命毒性?
圖片來源: Arco Images GmbH/Alamy Stock Photo
在目前已知的烏賊中,火焰烏賊是唯一一種具有毒性的烏賊物種,也是僅有的三種有毒的頭足綱生物之一。
這種烏賊雖然很迷你,但科學家們仍在研究它們的危害性。火焰烏賊華麗的體色導致人們一直認為它們具有致命毒性,並認為其毒性水平與藍環章魚相似。
然而,一些初步的毒理學分析結果表明,該物種中被稱為河豚毒素的致命神經毒素的含量非常低,不足以對人類構成威脅。另一個研究小組一直在研究火焰烏賊對捕食者是否有任何影響,結論也是一樣的:這種烏賊似乎並不像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的那樣致命......
另一種說法是,火焰烏賊並沒有宣揚其有毒的性質,而是利用明艷的顏色來阻止那些眼花繚亂的捕食者發現這種看起來很奇怪的小烏賊其實是一種美味的食物。
求愛與繁殖
火焰烏賊的性別通常很容易區分,因為雌性往往比雄性大得多。眾所周知,雌性火焰烏賊在擇偶時非常挑剔。
雄性火焰烏賊會先找到一個隱蔽的巢穴,等待雌性表達對交配的興趣。一旦雌性決定交配,二者進入巢穴,雄性烏賊以交接腕將精囊遞入雌烏賊的外套膜中,讓卵受精。交配過程很短,只持續幾秒。
雌性烏賊隨后將卵產下,並以觸手將卵固定在珊瑚、巖石甚至浮木的隙縫之中。雌性烏賊繁殖后很快就會死亡,小烏賊一出生就能展示出驚人的艷麗色彩。
在海底「行走」
在海洋中,大多數生物都是靠游動行進,然而頭足類動物中的椰子章魚卻以能將兩只「手臂」當作腿使用而出名。火焰烏賊也是一個以其「行走」風格給觀察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物種。
火焰烏賊有橢圓形的外套膜,在外套膜的背側與腹側表面以及頭部、眼睛上方有許多突起的鰭狀物,可以幫助它們在海底前進。與椰子章魚一樣,火焰烏賊以接近腹部的一對觸手悄悄在海床上行走,這是它們主要的移動方式。
事實上,說是「行走」可能有點言過其實,因為它們更像是在海底爬行。
這些頭足類動物中的「顏值擔當」是否惹你傾心?
火焰烏賊,如此色彩豐富且別具一格,不愧是奇妙的海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