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攀升?研究顯示,夜間人造光污染會提高小丑魚的死亡率

圖片來源:Fred Zuberer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的研究發現,年輕的小丑魚生活得離海岸越近,越容易因暴露在人工照明光環境下而死亡。

來自英國、法國、智利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在法屬波利尼西亞莫雷阿島 (Moorea) 附近的珊瑚礁上對橙鰭雙鋸魚(又被稱為藍紋小丑魚或橙鰭小丑魚)進行了研究。

他們發現,暴露在人工光源下的近岸小丑魚幼魚不僅死亡率高於未暴露在人造光下的海葵幼魚,而且存活下來的小丑魚的生長速度也要比生活在自然光照條件下的小丑魚慢 44%。

墨爾本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 Stephen Swearer 教授解釋說,研究小組將 42 條生活在海葵中的小丑魚暴露於夜間人造光 (ALAN) 或瀉湖中的自然光下。他們對這些小丑魚進行了近兩年的監測,以識別倖存的小丑魚並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

Swearer 教授表示,「這里發現的光污染的影響可能被低估了,迫切需要採取緩解措施並改變政策。」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巴黎高等研究實踐學院 (EPHE) 和島嶼研究與環境觀測中心 (Centre of Island Research& Environmental Observatory) 的 Jules Schligler 表示,「生活在沿海淺水區的小丑魚夜間會保持靜止不動,因此很容易受到路燈,以及碼頭或港口光線的影響。」

Schligler 指出,與許多其他珊瑚礁魚類一樣,小丑魚白天覓食、繁殖、保護領地,並與其他魚類互動,晚上則回到海底植物下、巖洞或者珊瑚礁附近睡覺。

然而,暴露在光污染下的小丑魚中有 36% 比自然光照周期下的魚更容易死亡。和人類一樣,魚類也需要一段休息時間,這對它們的健康至關重要。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 Daphne Cortese 表示,「這是首次在野外對珊瑚礁魚類進行夜間人造光影響的測試,而且時間如此之長。」

由於 12% 的珊瑚礁魚類與另一種定居物種(珊瑚或海葵)生活在一起,光污染可能已經對五分之一的邊緣礁魚類種群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這項研究發表在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