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鳥山明所創作的《龍珠》世界中,引入了一套令所有讀者們都津津樂道的 「戰鬥力」指數體系。人物之間的強弱,可以通過 「戰鬥力」指數的形式來具象化。
「戰鬥力」指數體系
《龍珠》中 「戰鬥力」指數的概念,最早出現在賽亞人篇章中。
賽亞人 拉蒂茲,攜帶著可測量 「戰鬥力」的偵察儀器降臨到了地球。從此,便拉開了《龍珠》宇宙中以 「戰鬥力」作為重要參照指標的序幕。
「戰鬥力」偵察器
時至今日,那句關於地球人「戰鬥力只有5的渣滓」,以及宇宙帝王弗利薩口中「我的戰鬥力是53萬」的描述,仍然令《龍珠》的讀者們記憶猶新。
弗利薩口中的53萬
不過,在賽亞人 拉蒂茲攜帶 「戰鬥力」偵察器降臨到地球之前,相對原始的地球社會又是如何衡量一個人的強弱呢?
在鳥山明的筆下,有兩種非常有趣的強弱衡量法。第一種,就是格鬥比賽體系。比如,《龍珠》中非常有名的天下第一武道會,就是以人物間的正面對決和比賽名次來衡量強弱。
格鬥比賽體系
而第二種,就是我們今天饒有興致研究的—— 「徒手劈磚測評系統」。
熟悉《龍珠》的讀者們,肯定對《龍珠》中的 徒手劈磚(瓦)場面頗有印象。但是,鳥山明筆下的 徒手劈磚場面可不止局限在《龍珠》中。
縱觀鳥山明的全系作品, 徒手劈磚彷彿已經成了鳥叔手中展示各種人物實力的重要手段,並且玩得樂此不疲。
而 徒手劈磚的數量,也成了測評實力的「硬指標」。通過劈磚數量,我們可以簡單地推測出戰鬥力強弱之別,這也正是這套 「徒手劈磚測評系統」的有趣之處。
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鳥山明筆下所呈現的 徒手劈磚場面。
《龍珠》中的劈磚碎瓦場景
在《龍珠》故事的前期,小悟空和布林瑪剛踏上尋找龍珠的旅程不久,便遇到了在某個村莊作威作福的 烏龍。
烏龍這個傢伙,最擅長的就是變身能力。他可以通過變成各種不同的生物或物品,以達到魚目混珠的目的。
當年烏龍為了威懾小悟空,就變成了一個身材龐大的巨人。為了測試小悟空的實力,他又拿出了三塊磚頭,想要看看小悟空能否徒手劈開這三塊磚。
於是小悟空此時便展示了自己的實力: 一根手指就劈開了三塊實心磚!
根據漫畫表現我們可知,小悟空是以非常輕鬆的姿態單指劈碎了這3塊磚。而且三塊磚全碎了,這代表小悟空的力量上限高於劈3磚。那麼在 「徒手劈磚測評系統」中,這個時期的小悟空「戰鬥力」> 單指劈3磚。
在《龍珠》早期官方設定集中,初登場的小悟空(到第一次變巨猿期間)戰鬥力維持在10 左右。因為小悟空的力量上限高於劈3磚,所以如果將「劈磚」換算成「戰鬥力」數值,那就是 戰鬥力10>單指劈3磚。
在《龍珠》中另一個徒手劈磚的名場面,則來自於世界冠軍 撒旦先生。
在「沙魯的遊戲」篇章中,撒旦先生當著沙魯的面,向全世界的人們展示了身為人類世界冠軍的硬實力。同樣,他也選擇了原始的「徒手劈」。
我們來看一下撒旦先生的操作。他先是在地上整齊堆放了共15塊瓦片,然後屏氣凝神,最後揮起手刀劈向瓦堆。
在撒旦先生強力的手刀之下,一掌直接劈碎了其中的14塊瓦片。
因為最下面的第15塊瓦並沒有碎,說明撒旦先生的力量上限應該就是14塊瓦。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在 「徒手劈磚測評系統」中,撒旦先生的「戰鬥力」= 劈14瓦。
鑒於磚瓦的數量和材質不一,小悟空的 單指劈3磚和撒旦先生的 掌劈14瓦孰高孰低 ,也比較難放在一起對比。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回去劈劈看。
《阿拉蕾》中的劈磚碎瓦場景
在更早於《龍珠》的作品《阿拉蕾》中,同樣也有著 徒手劈磚的場景。而劈磚的角色,變成了 酸梅超人。
酸梅超人為了向阿拉蕾展示自己強大的力量,特地準備了5塊瓦片。
經過一頓猛如虎的操作, 酸梅超人擊碎了5塊瓦片中的3塊。
因為下面的2塊瓦並沒有碎,說明 酸梅超人的力量上限應該就是3塊瓦片。由此我們可以推算, 酸梅超人的「戰鬥力」= 劈3瓦。
至於阿拉蕾的戰鬥力,如果把地球作為一塊瓦,那麼她的「戰鬥力」>劈地球。
《GOGO!ACKMAN》中的劈磚碎瓦場景
在鳥山明的短篇漫畫《GOGO!ACKMAN》中,也有著徒手劈磚的場面。短篇《GOGO!ACKMAN》講述的是一位惡魔少年想要收集靈魂,卻屢次成為好人的故事。
某日,作為敵對的天使為了剷除惡魔少年,專門花大價錢請來了一位頂級殺手。這位殺手在展示個人實力的時候,也選擇了「徒手劈」。
這位殺手在地上放置了8塊瓦片,並且僅一擊就全部擊碎。從他的表現來看,他的「戰鬥力」>= 劈8瓦。
總結
通過這套 「徒手劈磚測評系統」,我們可以簡單地看出幾位人物的強弱等級。
比如綜上所述, 阿拉蕾(1球)>撒旦先生(14瓦)>殺手(8瓦)>酸梅超人(3瓦)。你也可以發現,原來《龍珠》中的世界冠軍,可能打不過5個一起上的酸梅超人(結論僅供參考)。
鳥山明彷彿對 「徒手劈磚」的元素尤其鐘意,使他在自己的眾多作品中都將其好好把玩了一番。
這種有趣的劈磚場景,已經成為了鳥山明筆下展示人物實力的一種慣用手段。不僅讓讀者們清晰地看到了人物之間的實力差別,也增添了一份樂趣。